打胎后不能去帮人家接嫁吗?听说打胎之后的那个月不能去帮别人接嫁和送嫁,对那结婚的人不好。是这样吗

丽水结婚西装定制价格表-丽水婚纱

婚礼风水知多少

大家好!亨莉婚庆小课程正式开始了。首先亨莉婚庆在这里祝愿大家快乐幸福,愿亨莉婚庆写的小知识能帮到大家,这样我会很开心哦!

仔细看,你就知道了!

一.关于婚房

(1)谁不宜进入婚房

进婚房的人需要注意:典礼日的婚房,在风水学上讲有一部分人是不适宜进到婚房里的。孕寡人士以及属相相冲的人士对于大喜的新人来说不吉利,所以不适合进入婚房。

(2)对于不能进入婚房客人的安排

那么应该如何安排不能进入婚房的客人们呢?首先可以把不能进入婚房的客人们安排在家中腾出的空房间,供这类客人休息落座。为这类客人准备好点心茶水供应,并做好安抚工作。

二.烛台、杯塔、蛋糕的摆放

在婚礼场地现场的布置上,烛台和杯塔到底该如何摆放?一般来说,我们常常是根据电源的位置,以及场景布置的习惯来摆放。那么按照风水学说来看,到底该如何摆放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清楚,应该遵循左右前后的原则。左右位置的确定,应该以舞台的本位来确定。本位就是站在舞台面向来宾的位置,根据烛台杯塔的五行属性以本位的前后左右来摆放。烛台属火,杯塔属水。可以将烛台放在左侧,取“木火通明”之意。杯塔放在右侧,取“金生丽水”之意。蛋糕五行属木,可以将蛋糕放在左侧,都是属木,取双木为林,比肩兄弟之意。将烛台放在中间偏前方,杯塔仍然放在右侧。在很多仿西式的婚礼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布局。

三.婚礼服饰

(1)大婚礼服

结婚为人生三大幸事之一。因此,在新婚典礼上,新娘新郎最宜从头到脚都是全新的。婚礼当天最忌讳的,就是新娘的婚纱、礼服与新郎的西装,有破洞或者脏污,这是晦气与不吉利的兆头。

(2)婚鞋

在大婚当天,新郎新娘除了穿上新婚礼服之外,还会穿上新的婚鞋,寓意着出双入对、成双成对。新娘的婚鞋最好选择紫色、红色、粉色等艳丽的色彩,因为艳丽的颜色在传统民俗中不仅代表着红红火火,也代表婚后夫妻感情火热。同时,婚鞋的外观还不宜有过多的镂空或雕刻图案,否则暗藏婚后感情不美。而新郎的婚鞋,在吉祥方面,最宜是平稳型的,皮鞋不宜头部往上翘,或花纹太多,这样才能象征婚后感情安稳踏实。

幼儿园老师办婚礼,班级里萌娃助阵成“潮流”,终于有人有意见了

现代的人,非常讲究仪式感,特别是结婚这种大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婚礼是独一无二的,是与众不同的,因此我们也再网上看到了各种各样具有特色的婚礼。

也有不少人,会策划以自己职业为主题的婚礼,让人眼前一亮,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幼儿园老师们的婚礼。

幼儿园老师办婚礼,幼儿园萌娃助阵撑场面,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

起初,一位幼儿园女老师的婚礼,在网上走红了,她的婚车车队,不是什么清一色的豪车,而是一群骑着小车的小朋友。

女老师骑着单车在前,小朋友组成“送亲车队”尾随在后,画面看起来治愈又有爱,十分的浪漫。

于是幼儿园萌娃给老师婚礼助阵的点子,在网上一下火了,人们纷纷效仿,甚至成为了幼儿园老师结婚的“新风气”。

江西有一名幼儿园老师结婚,那场面也是“红红火火”,新娘新郎穿着红色喜服在前面骑着自行车,新娘盖着盖头?

小朋友在后面骑着小三轮,穿着统一的服装,给老师助阵,比传统的婚礼更加别致,现场街道两边还布置了一些小气球,看起来很可爱。

这一天的老师,应该是最幸福的人,因为收到了小朋友们的祝福,孩子们也是给足了老师场面。

浙江丽水有一名幼儿园老师,在迎来自己婚礼的时候,也准备让小朋友们参与自己的婚礼。

新娘陈老师说,孩子们知道她要结婚之后,都非常开心,自己也想参加,为了满足他们的小愿望,老师便决定举办一场幼儿园为主题的婚礼。

老师觉得,幼儿园婚礼还能给孩子们“上一课”。

孩子们在这场仪式里,不仅可以知道婚礼是什么?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受婚礼的过程,还可以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对美好婚姻的期望种子。

婚礼当天,也是非常喜庆的,35名萌娃为了参加老师的婚礼,也做了很多准备,小女孩穿上了漂亮的小裙子,男孩子们则穿上了小西装。

和上面两位幼儿园老师的选择相同,孩子们同样作为送亲车队,在后面骑着小三轮护送两位主人公,争着当老师的娘家人。

新郎新娘穿着精致的婚纱和西装,坐在小车上带领着孩子,两个人相视一笑十分的有爱。

在孩子的陪伴下,两个主人公骑着小车,溜达了一圈,更在孩子的见证下,完成了婚礼上的演讲。

老师的手捧花,还有新郎新娘的交换戒指,都是小朋友们手工做的,算是小朋友们给老师的“份子钱”。

不少网友都送上了祝福,觉得老师的婚礼别开生面,也比较有意义,但是相关的婚礼越来越多,终于有人开始有意见了。

“确定孩子家长都是自愿的吗?”

因为活动肯定是老师提出的,虽说会征得家长的同意,大家不反对之后才开始举办,但是不少网友表示,这样就能保证自愿性吗?

毕竟有些家长面子薄,虽说是征求意见,但是也不好反对啊,害怕反对不给人面子,再说,孩子还在班级里上学。

“家长们都要随礼吗?参加婚礼买衣服买鞋子没?”

毕竟咱们中国的习俗就是,去参加婚礼的人,其实多多少少都会随礼的,算是一种祝福。

所以小孩子参加老师的婚礼,家长们要不要随礼,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件非常两难的事情。

毕竟孩子都参加婚礼的,不随礼好像不礼貌,但是随礼好像又没太大必要,这无疑是给家长出难题。

再者,孩子参加婚礼,有的还要准备衣服鞋子,置换新行头,这其实也算花销,不少网友质疑, 这算不算变相随礼呢?

还有人表示,老师的婚礼,为什么要给家长和孩子增加负担。

总而言之,刚开始出现幼儿园萌娃助阵老师婚礼的时候,大家都是祝福的态度,但是随着这种风气流行起来之后,网友家长们,都不由自主的开始多想。

而大家的顾虑,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们担心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发生的可能性。

但是呢?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将老师,往坏的地方想的,有些老师是真心喜欢小孩子,真心喜欢自己的职业,而孩子们也是真心喜欢老师。

就像是第三位新娘,浙江丽水的陈老师,她虽然带着孩子举办婚礼,但是她也表示,孩子自制的手捧花和戒指就是他们的“随礼”。

如此想来,老师是不会再收孩子礼金的,这种婚礼虽然可能存在一些弊端,但是对于学生和老师双方来说,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从老师的立场来说,作为一名教师,学生们给自己的婚姻助阵,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种有成就感的事情,说明孩子也比较喜欢这个老师。

可以增加老师的职业自豪感,往后会更加用心地对待孩子,成为大家的好老师,因为孩子们给了她一份美好的回忆。

从孩子的层面来说,孩子参加婚礼,其实也是一趟 社会 实践,让孩子了解了什么是婚姻,爸爸妈妈在家里所扮演的角色。

老师在幼儿园内举行婚礼,可以说是有利有弊。

对于小朋友们来说,虽说是一份难忘的回忆,但是在“幼儿园老师结婚,萌娃助阵”的这种风气之下,大家也担心衍生出更多的问题。

话说回来,对于老师的这种结婚方式,你是支持还是不支持呢?

结婚各地方的习俗

以下为各地婚俗,随时代不同,稍有不同,具体如下:

上海:定亲———排定“八字”,准备彩礼

嫁娶———唱“哭嫁歌”,中途颠轿

纳彩———金芽玉尘,早生贵子

迎妆———送“子孙桶”,忌讳送钟

拜堂———吉时成亲;吃暖房———宾客敬酒

吵新房———嬉耍新娘;回门———三天后回娘家

北京:新郎虚箭射新娘 同房先要吃饺子

按照传统的方式北京地区人士说亲时,要先托媒人往女家问名,将男女生年属相相合,只要双方生肖并无相冲,即可合婚。

婚约确定后,男家便要择吉日,带备红柬(婚书)举行订婚礼,男家要给女家送上衣物,首饰,洋酒及果饼等礼物,叫 " 过礼 " ,但这只是 " 小定礼 " ,婚期前一个月,得送 " 大定礼 " ,一般是吃的,穿的,及洋酒及活鹅,样样俱全。

至吉日临近,男家还要给女家送上 " 催妆 " 礼,计有猪羊肉,干面,年糕等。其中 " 肉 " 是要女家割离骨肉,让女儿出嫁,年糕则是女儿出嫁后步步登高之意。

女家在男家 " 催妆 " 后,便要立即将嫁妆送往男家,以装设新房。

新娘到达男家进门前,新郎会手持弓箭,于新娘脚下虚晃三下,借以驱除邪妖,之后新娘跨过火盆,方可进门。

然后,新郎新娘双双拜天地,入新房 " 坐帐 " ,并一起吃 " 子孙饽饽 " (饺子)及长寿面,并饮交杯酒等。

婚后第三天,新姑爷陪伴新媳妇回门,叩拜岳父母。

贵州侗族: 踩脚后跟试情意和火把迎亲

“踩脚后跟”是贵州东南一带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种活动。侗族小伙子若是看上了哪位姑娘,他就会在赶场的时候,悄悄地跟在对方身后,故意踩一下对方的脚后跟。对方被踩了,回过头来觉得这个小伙子自己中意,便会跟着对方走,一直走出场外,两人悄悄细谈。如果自己不中意,就假装不知道,不去理睬。踩的人发现对方不跟出来,也就作罢,再进场另觅对象。

“踩脚后跟”是贵州东南一带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种活动。侗族小伙子若是看上了哪位姑娘,他就会在赶场的时候,悄悄地跟在对方身后,故意踩一下对方的脚后跟。对方被踩了,回过头来觉得这个小伙子自己中意,便会跟着对方走,一直走出场外,两人悄悄细谈。如果自己不中意,就假装不知道,不去理睬。踩的人发现对方不跟出来,也就作罢,再进场另觅对象。

天津婚俗

天津的婚俗在外地人看来是颇觉热闹有趣的。新婚之家大门两旁的红双喜字,嫁女之家贴的单喜字,向人们宣告了新婚的喜讯。这红纸金色喜字把婚事的红火喜庆气氛,把人们的欢乐心态都浓缩其中。

然而解放前,在红喜字贴出之前和结婚之日,却有着繁琐讲究的婚姻礼俗过程。那时天津民间的婚姻俗基本遵循着古代六礼程序。先是媒人说合,然后下聘礼定亲,最后择吉日接。也有少部分人家实行新的文明结婚方式。

那时富裕人家办婚事,最爱铺张奢华,追求体面热闹。男家下聘礼时,有的女家还请吹鼓手吹起唢呐接,亮礼给亲友看,吃一顿喜面。下聘之后,如果男家礼聘重,女家也要准备很重的嫁妆。嫁妆多得有48台。最少的嫁妆也必有一个喜桶一对灯台。临到嫁娶之前3天,女家要在院子里吹起唢呐亮嫁妆。男家也要在院子里吹起唢呐亮轿。晚上要让童男童女围着花轿边转边唱喜歌,叫童子转轿,引来观者满巷。

迎亲结婚之日当然是最热闹的时候。男家的花轿在旗罗伞扇仪仗和吹鼓手的陪同下,抬到女家门口打催妆。头蒙红盖头、上下里外一身红的新娘坐进花轿,怀抱一只装着枣、栗子的大瓶子,被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的迎到男家。花轿后面跟着的送亲人中还有一个夹着凉席、抱着公鸡的童男和一个抱着大瓶的童女,据说抱鸡意在拍鸡使鸣以避邪,凉放到新房窗台表喜泰吉祥。两只瓶寓双双平安之意。黄昏时,花轿停男家门口,男家大门关闭,以为避邪气,新娘喊妈妈开门,实际也是改口称妈的仪式,这时门才开。一对新人拜堂行礼之后,各抱包着贴金红纸的金砖一块,并肩坐帐,交换金砖,放进斗里。然后新郎用秤杆挑开新娘的盖头,一对新人正式见面,算是明媒正娶,再就是闹洞房、分大小等细节。在亲、拜堂等仪过程中,司仪、伴娘的喜娘要求是夫妻子女俱全的全可人。全可人在每个仪式细节中念这祝福的喜歌。

婚礼后的第四天,还有四回礼仪。新娘带新郎回娘家。旧时四回时,新娘要带回贞节红(处女红)布,当众交给亲娘摆到祖宗供桌前,这是特殊的习俗。

解放前,天津由于受九国租界地外来的习俗的影响,已有一部分人家采用新的文明结婚方式。介绍人把男女青年及双方父母带到戏院看戏,双方借机对面相亲。然后按旧例下聘礼订婚。迎亲不用花轿用轿车。新娘不是旧式打扮,而是头戴白纱,身穿拖地白群,由童男童女拖纱,在教堂或礼堂举行结婚典礼。

解放以后,天津婚俗就大大简化了。不查八字,不做花轿,不吹吹打打,中叩拜天地,不验贞节红。男经人介绍在公园或**院见面,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了解,男方给女方某种礼物订亲。双方商定备住房、家具、衣物,办好结婚登记手续,选个双日,贴出喜字,就迎亲结婚。近几年来,天津的婚礼习俗仍然是简化的趋势,男女双方量力而行。

云南彝族--奇俗婚宴跳跳菜

云南大山里的彝族,有一种被称为"跳跳菜"的婚宴. 这种喜宴上菜的过程仿佛是高难度的杂技和舞蹈。为首的大师傅率众师兄弟,双手拱揖,面对宾客亮相,先拜天地"三界"神仙,次拜列祖列宗"三明"先祖,再拜吹唢呐的诸乐师,向他们深鞠一躬,希望配合默契,上菜成功。

然后是鲜明、嘹亮的唢呐齐鸣,大师傅们次第从厨房鱼贯而出,臂搭肩顶,头顶置案,表演着哑剧,幽默而滑稽,一前一后,一张一合,互为配合步姿,一步步地进入宴席。动作要轻松、优美、流畅、连贯,落菜时先放哪碗,后放哪碗,全有固定程序。此时,大家紧张,兴奋的心弦刚一松弛,后边又接上来第二对、第三对……。 险哪!多达一二十个盛满了菜肴的碗,放在一双手臂上还兼跳着舞步,弄着怪相,别小看托盘,分量可不轻,非一个壮汉绝托不起来,稍有不慎,扣地一盘,那可要在众人面前丢脸,这真是顶尖民间大师级的表演赛。 最精彩一幕是用10根手指,每指顶一碗菜,叫"空手叠塔跳",上菜时,双手两肘要有各种动作,前伸,侧展,左拐右扭,双脚踢踏节拍,在乐曲中跳着舞上场,此时,宴乐达到高潮,两位搭档忽前,忽后,忽左,忽右保驾护航,观众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盯着看,但却没有一滴油汁溅下…… 更奇的是"口功送菜",口中衔两柄铜勺,内中各置一大碗菜,口功、臂功、腕功、指功齐用,绝不亚于杂技分毫。 宴桌上每一碗菜都是全棋中一粒"子",各有定位。一招一式,一起一落,皆自成韵。

僳僳族有趣的婚礼

婚礼,在不同的民族中,各有特色。云南腾冲僳僳族的婚礼分 “送亲”、“婚礼”两部分举行。

送亲

随着数支火药铜炮枪齐鸣,新娘由自己的姐妹兄弟、叔伯婶娘等直系亲属二十四人组成的“高亲”队伍陪伴着,在一位穿着打扮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女朋友伴随下,向男家出发。一路上,人马浩浩荡荡,铜炮枪遇水鸣几次,过桥放几枪,充满热闹的气氛。将到新郎家,迎新的第一批人马,送上水酒,大家喝上几口又继续进发。随后第二批迎亲队伍又到来,送来了晌午饮食,“高亲”队伍吃喝之后,又风尘扑扑,赶到新郎家。

婚礼

随着阵阵鞭炮声,热闹非凡的婚礼正式开始。新郎、新娘在主婚人——“总管”的指挥下,双双向祖宗行礼,然后共同吃两碗饭、两碗肉、两碗酒,再与亲属:“高亲”共进晚宴。宴席以吃肉(“高亲” 特别受优待,一人一斤)喝酒为主。凡是参加婚礼的客人,要喝三碗酒。酒足饭饱后,婚礼便进入高潮。除新朗新娘外,在“梆梆头”的领唱下,参加婚礼的男女老幼,或者在堂屋里围绕着火塘,手拉着手,载歌载舞,跳起“梆梆舞”。

“梆梆舞”主要由“梆梆头”领唱(梆梆头一般五、六个。少者二、三,多者十几个,由长者或本寨有声望、懂舞的人充当)。领唱者一般只唱两句,每句七个字,男女老少合唱。群舞者重复“梆梆头” 领唱的词。结尾句,群舞者可唱高八度。歌词内容大都是新郎、新娘成长的过程以及他们的优点和一些庆喜的词句。

对客人的招待,根据主人的财力而定,有一天招待三餐酒饭的,也有招待四次的。第二天晚上继续跳“梆梆舞”。第三天亲朋吃了早饭,纷纷告辞。到此,欢乐的婚礼才告结束。

青岛婚礼习俗

青岛的旧风俗礼仪很多,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繁琐的风俗礼仪也已被革去,下面是笔者对目前的青岛婚俗的略记,共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新娘出门不得回头招手

新娘出门不要哭泣,一方面会不吉利,另一方面是破坏新娘妆面,

下车时,新郎和新娘要从车的同一侧下,不要分开下,否则不吉利

有身孕这不宜参加婚礼

在新娘家吃水饺时,碗内要留双数。

青岛地区的婚姻风俗?与山东省其他地区大体相同。男子结婚称“将媳妇”,女子结婚称“出门子”。结婚礼仪除特殊情况外,要经过说媒、相亲、订婚、送日子、娶亲等多道手续。

说媒

也叫保媒”,由媒人为男女两家介绍,缔结婚姻关系。媒人可以是亲友、熟人,也可以是专门的媒婆,他们按照门当户对、年龄般配、家境相当等基本条件,往返男女双方家中说合,一般是对男方要求条件要高一些。若双方有意,则由男方向大家提亲。向女家提亲的人越多,女家越感到荣耀,即所谓“一家女百家求”。如女方向男家提亲,则会被讥讽为“闺女嫁不出门了”。旧时,若双方满意,两家男女要互挽年庚帖子,把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各写在上面,字数还必须是双数。请算命先生“合婚”,推算双方属 相和生辰八字是“相生”还是“相克”,如不相克,才可商议结亲的事。

相亲

旧时,新婚夫妻在侗房揭盖头时方能见面。为了防止受媒人欺瞒,女方父母只能暗地里打听,了解男方的相貌、年龄与媒人说的是否相符,同时还要打听男方的为人和家庭境况。如今相亲己成为公开的必不可少的程序。

温州婚礼习俗

讨欢彩

结婚求吉利,讨好兆,称红喜事,庚贴用红纸,礼品中必有红喜蛋,蛋呈圆形,谐为“状元”,并与红枣(早)、花生(生)、桂(贵) 、莲子(子);合成“早生贵子状元郎”彩话。婚后,将此蛋果连同喜糖分送亲邻。嫁妆、重盛、门窗均贴上红双喜或吉祥图案剪纸。

请庚帜

旧时,媒婆奔走于男女网家之间说合,并代男方往公家请庚帖(生辰八字)。男家将庚帖置于灶神香炉前,三日后卜吉合婚。七日内家中平安无事,由媒人将男庚贴送至女家,亦经卜吉,合则议聘,不会将庚帖退回。

定亲

旧时定亲分“小定”和“大定”。定亲前议定聘金,聘金多寡决定嫁妆丰薄。“小定”聘物多为金戒指一对,及糕饼、鱼肉等礼品;女方回送江西瓷碗一筒十只,以“碗”谐“稳”,含“百年好合”意,另有红枣、花生等、“大定”为正式定亲,主要送聘金和龙凤婚书、女方收起男婚书,另一份填写后装入原帖盒,交媒人送回男方。“

大定”与“送日”常并合进行。即男方同时将迎娶日期告知女方。

嫁娶

嫁前一日,女家设宴待客。择吉辰在中堂为新娘绞去面毛,谓“开额”,母亲为女儿加笄,谓“上头”、婚娶日,男方先迎取嫁妆。而后迎亲队伍启行、女家母女、姐妹、姑嫂哭别、内容通常为:留恋父母,劝勉女儿或诉说怨苦,各地均有《哭嫁歌》流传。

花轿至男家,由傧相念赞,按赞诗内容举行拜堂仪式。新娘由两个“利市人”用贴有红双喜的新米筛遮护,跨过火盆至中堂,与新郎同拜天地,众撒以红绿米,红花生。礼成,入洞房,吃“和同饭”,饮“交杯酒”。毕,中堂开筵、第一桌左上首,谓之“头位”,例由岳父或舅父坐。

闹调房

谚云“七日洞房无大小”,结婚之日闹房尤烈。亲友至,新娘敬烟奉茶。客人瓷意调弄新娘,出难题,索礼物,常发生羞辱新娘新郎、主客各不欢悦情事。建国后,闹洞房较往昔文明,若遇客人有越轨言行,陪人或长辈出面调解。近年此俗已趋淡化。

部分地区有唱歌祝贺习俗,如“三字竖起本是川,百年夫妻好姻缘;夫妻双双成好合福禄寿禧共周全”。

坐筵

即婆媳交家仪式,婚后三日举行。中堂设筵,上为朝天主位,下为关封位,旁设女宾席。吹班乐作,新娘立主位,婆立关封位,女宾人座、乐曲声中,婆媳互换位置,新娘以主人身份向宾客行见面礼。

文明结婚

“五四”运动后,部分人结婚仪式仿效西万国家,请地万名流为证婚人,主持婚礼,双方家长称主婚人。婚礼开始,新郎西装革履,新娘穿白色礼服,在乐声中并肩 进场。证婚人、主婚人及新郎、新娘俱在婚书上盖章,婚者互换戒指、互相鞠躬致意,继而证婚人、主婚人与新致词。

解放后,婚札更简朴。干部结婚只摆茶点。70年代,婚俗趋繁。订婚时男方要送金饰,女方回赠衣、鞋。双方分喜糖给亲友。结婚时,女方多数带缝纫机、自行车等“四大件”。至80年代,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攀比之风严重,聘礼高者,金饰达500克、聘金万元以上,女方回以高档西服、摩托车等;结婚时,女方还带彩电、电冰

箱、立体双频道收录机等“新五大件”。

闽台婚俗-茶礼

在我国,茶与婚姻有着密切联系,早在明朝时就有“订亲茶”的记载。清代人福格在《听雨丛谈》卷八中说:“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清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与茶有关的婚俗,最有趣的当推闽南和台湾。

闽台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天礼”。“三茶”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合欢见面时的“合茶”。

在旧社会,男方随媒婆或父母到女方家提亲、相亲,女方的父母就习惯叫待字闺中的女儿端茶待客,茶杯斟满后,依辈份次序分送到男方亲客手中,由此拉开了“相亲”的序幕。男方家人乘机审察姑娘的相貌、言行、举止,姑娘也暗将未来夫君打量一番,当男到女家“送定”(定亲)时,由待嫁女端甜茶(闽台民间叫“金枣茶”),请男方来客品尝。喝完甜茶,男方来客就用红纸包双数钱币回礼,这一礼物叫“压茶瓶”。到了娶亲这一天,男方的迎娶队伍未到女家,女家就要请吃“鸡蛋茶”(甜茶内置一个脱壳煮糖的鸡蛋)。

男方婚宴后,新郎、新娘在媒婆或家人的陪伴下,捧上放有蜜饯、甜冬瓜条等“茶配”的茶盘,敬请来客,此礼叫“吃新娘茶”。来客吃完“新娘茶”要包红包置于茶杯为回礼。结婚成亲的第二天,新婚夫妇合捧“金枣茶”(每一小杯加两粒蜜金枣),跪献长辈,这就是闽南、台湾民间著名的“拜茶”,也是茶礼在婚事中的高潮。倘若远离故乡的亲属长辈不能前往参加婚礼,新郎家就用红纸包茶叶,连同金枣一并寄上。

在闽南、台湾,茶树是缔结同心、至不移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