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级(西师大版)所有的古诗

去西装店定制一套西装要花多少钱-连江定制西装多少钱

小学生背诵古诗词70首

1.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李峤《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7.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8.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9.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0.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1.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2.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3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4.《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6.《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7.《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8.李绅《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

40.杜牧《山行》:远山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2.《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3.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趋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4.罗隐《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5.胡令《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钓,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6.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7.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9.《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0.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1.《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2.《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4.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5.陆游《示儿》: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7.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选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8.《四时田园杂兴》(选二):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59.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1.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2.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3.叶绍《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4.翁卷《乡村四月》: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5.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6.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67.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8.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9.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70.龚自《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连江县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集体、个人在县城建造大量房屋和更新城市基础设施,尤其1984年以来,在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入了建房高峰期,用地更加合理,布局更加科学。随着该县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连江对外联接通过增至5条,一步跨入“高铁时代”,成为福州市规划的大都市区的组成部分。县城建成区面积从2000年的5.公里扩展到2010年的13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已达27平方公里,县城公园面积从2000年5000平方米扩大到2010年的12万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努力构建一个有活力、生态型、有滨江山水特色的宜居城市。坚持“向东向南沿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完善城市的县域服务中心功能,中心城市形象明显改观,城市构架有效拉开,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人民广场、江滨公园、玉泉山公园、“五大中心”、连江火车站及站前广场投入使用,马祖路、文笔东路、金安路等新区路网基本完工。健全完善、园林景观、水体管网、亮绿工程等市政设施设施,以路网的不断延伸拉开城市框架,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健全提升城市品位。

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县域中心城区建设。对接福州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县域中心城区规划,科学整合凤城、敖江、江南资源,有序推进向浦口、东岱拓展,完善城市发展、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各类发展规划,提升城市产业水平、人口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增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强中心城区管理,按照“新区开发、老城提升、整体推进”思路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原则,推动城区向东向南沿江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城市主干路网,扎实推进丹凤东西路、文笔路、北江滨东西路、南敖江路、朝晖路、南江滨路、敖江路四期、连江火车站、琯头江滨大道等路网建设,做好104国道的过境道改造工程的前期工作,拓展城市发展框架。健全完善市政设施、园林景观、亮绿工程等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品位。 连江的风俗人情淳厚朴素,独具特色。传承文明的节日习俗、地域浓郁的生活习俗、源远流长的生产习俗、独具色彩的人生习俗以及会聚人文底蕴的交际习俗,共同构成了连江风俗人情的基本内容。

主食

该县主食以稻米、甘薯为主,杂以麦和豆类。沿海地区以甘薯为主,杂以米、麦、豆类,多数早餐稀粥,午、晚餐干饭。农忙时三餐均为干饭,午前午后各加点心一餐。沿海渔民渔汛季节,爱吃糯米干饭或大米、地瓜稀饭,饮家酿酒。副食品主要是:各类蔬菜、豆制品、肉类、蛋品和海产品。佐料有花生油、茶油、菜油、猪油、酱、鱼露(虾油)、糖、醋、酒、盐等。新中国成立前,一般居民一日三餐粗饭淡菜已很满足,逢年过节或喜庆之事,才宰鸡杀鸭做几道菜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食以大米为主,杂以面粉和复制品。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收入日益增加,饮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肉类、蛋品、水产品、奶品逐渐增多,粮食用量逐渐减少。富裕之家开始讲究三餐营养搭配。

风味小吃

连江县风味小吃丰富多彩。主要有鱼丸、扁肉(馄饨)、肉燕、肉面、拌面、牛杂、卤味、油饼、麻蛋(麻球)、蛎饼、锅边糊、炸芋糅、春卷、煎包等上百种。连江鱼丸、鱼面,历来名闻遐迩,享誉海内外。鱼丸以新鲜鱼剁碎拌薯粉为壳,以瘦肉等为馅,捏成乒乓球大小丸状,富有弹性,香脆可口,畅销福州及各县。20世纪80年代后在上海成为抢手货,风靡外滩。鱼面,以新鲜鱼剁碎搅拌薯粉手工制作而成,松软香脆,是酒席宴会常用佳肴。20世纪80年代后,流行药膳小吃,在禽畜肉类或鱼类中加枸杞、当归和桂圆等补品或中药炖煮。

嗜好

连江县群众历来喜欢饮茶,当地产的绿茶以清明、清明前采摘的“清明茶”、“明前茶”尤受欢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饮用可乐、果汁等饮料。20世纪80年代后咖啡成为待客上等饮料,并时尚矿泉水,但茶仍为主要饮料,中、老年人尤喜饮茶。

县内百姓喜饮家酿酒,以橘米黄酒为主,沿海夏天多饮地瓜烧制的白酒。20世纪80年代后啤酒消费呈逐年上升势头,饮酒习惯有所改变。

服 式

清及清前,汉族男装多上为对襟衣,下为扭裆裤;女装上为偏襟衣,下为扭档裤;殷富商绅及教师才有穿长衫、马褂。衣裤布料多系手织棉布和苎布,色调单一,蓝、黑为主;少数人用丝、绸、缎等缝制。畲族服装独具特色,男服与汉族基本相似。只在衣襟和袖口饰以镶边;女上身着凤凰装,襟、袖都用五色花线镶边,腰束红蓝相间带穗的丝织彩带,肚前围四方绣花镶边围身裙;下身穿短裤,腿裹红布条。

民国时期,城镇开始流行中山装、学生装和女旗袍。布料有卡其、斜纹、府绸、香纹纱、阴丹士林、厂布、呢绒、哔吱类;少数人开始用羊毛线编织衣裤。

1949年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除传统款式外,新添有:列宁装、工作服、捷克衫、棉衣等。“”期间,青年男女流行草绿色、**、灰色的军式便装和军大衣。20世纪80年代起,人们注重服装的质料、色调、款式和名牌,男女服装不断变化,色调鲜明多样,有西装、运动服、皮衣、风雪衣、外套、蝙蝠衫、牛仔衣、羊毛衫、兔毛衫、夹克衫、呢大衣和新式旗袍等。裤式有:喇叭裤、直筒裤、西裤、健美裤等。裙式有;百褶裙、三角裙、背带裙、背心裙、牛仔裙、超短裙等,连衣裙曾风行80年代中期。各种服装用料有:晴纶、毛料、人造丝绸、人造革和真丝、皮革等。

鞋式

清末,男子穿圆口布鞋,农村普遍穿木屐,夏夜走路响声清脆。女子穿圆口绣花牲,老妇穿小脚尖头绣花鞋,平时农妇多穿草屐。民国初期废除女子缠足,年轻的女子不再穿绣花鞋。男子开始时尚绑带球鞋、雨鞋,少数富家男子穿皮鞋。新中国成立后,鞋类款式随生活水平提高逐渐变化,有球鞋、雨鞋、解放鞋、松紧带鞋、皮鞋、塑料凉鞋、各式仿皮鞋等。20世纪80年代始流行旅游鞋、登山鞋,但最普遍的还是皮鞋和塑料凉鞋。农民下地劳动开始穿长筒雨鞋。

发型

清代,汉族男子前额剃光,后脑勺留长辫,盘头而束,戴碗帽。未婚女子齐眉梳单长辫;已婚女子梳髻。清末,境内革命党人已先剪辫,至民国时男子普遍剪辫。男式发型多“海军式”,戴呢帽。子发式有齐腰双长辫、羊角辫。畲族女子发式别具风格:未婚结发辫,已婚梳凤凰冠(螺式盘龙髻),发束绒线(年老扎蓝线、年轻扎红线)。新中国成立初,汉族中青年男子理“一片倒”和“三七开”发型。流行戴解放帽或工程帽,老人剪平顶发型。戴风帽、猴帽、棉帽。老年妇女皆梳髻戴黑绒帽。儿童戴风帽。20世纪80年代男子多理分头和平头,青壮年女子多为齐耳短发,有的烫发,少数青年男女讲究梳理港式、广式发型。

首饰

新中国成立前,女子梳髻时尚插银簪、银剔、银花、银耳扒,手戴银镯、银戒指,耳戴银耳环。富家女子戴金环、金戒指及珍珠、玛瑙玉镯、翠玉等首饰。畲族妇女喜插银钗、别银针,未婚女子戴耳环,已婚女挂耳坠。50~70年代,汉族女子已不时兴戴首饰。20世纪80年代后。女子戴首饰又开始普遍,也有男子佩戴饰品。

行旅

清代以前,连江县水路交通以乘木帆船、舢板为主。民国时闽江、敖江已有机动轮船。陆路靠步行。少数人坐轿或坐篼。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短途仍靠步行,中长途多以自行车、汽车、机帆船、轮船代步。20世纪70年代。自行车十分普及,城乡男女上下班及下田劳动、送肥料、点心等均骑自行车。20世纪80年代中期摩托车成为代步工具日渐风行。后期人力三轮车充塞县城,既载人又送货,直抵家门。出远门旅行则有汽车抵福州或马尾,然后再乘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到各地,十分方便。 连江的先民从外地迁移到连江这块钟灵毓秀的沃土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他们选择敖江流域和丹阳、蓼沿、东岱、透堡等地的江河两岸土地肥沃的地方群居栖息。那个时期,人类已经进入母系或父系的氏族社会,开始磨制石器、制作石镞,制造弓箭,烧制粗糙的陶制器皿。

从全县文化遗址大普查来看,已发现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刀、石斧、石锛(古代人用石片磨制成的耕作器具)、石镞(古代人用石片磨制成的箭矢,即箭的前端部分)、石环以及印有方格纹、席纹、几何纹、篮纹的陶器和化石标本380多件,经福建省文物部门专家分类鉴定,确认是新石器晚期和青铜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址主要分布敖江、丹阳、蓼沿、潘渡、东岱、透堡等6个乡镇沿江、溪两岸30个村庄的荒山、岭地。其中东岱镇的云居山文化遗址面积最广,分布范围约10万平方米,是连江先民最多的聚居地。

古代窑址

窑址,是制作陶、瓷器皿的生产场地。连江早在南朝至宋代就开始发展陶瓷生产,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宋、元、明、清时代就已驰名中外,是福建省四大窑系之一。连江生产的陶瓷远销东南亚十几个国家,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还珍藏连江浦口龙窑生产的青瓷、白瓷和黑釉精品。

全县各地较出名的有江南乡的魁岐、己古窑址,官坂的塘里窑址,长龙镇的真茹窑址,透堡镇的馆读窑址和浦口镇的浦口窑址。规模比较大的为魁岐村南山窑址,分布五个山丘,范围4000多平方米,陶瓷场地堆积层厚度达3米。从该窑址采集到的瓷器有碗、碟、盏、瓶、罐等生活器皿以及支圈、匣钵、垫座等窑具。陶瓷纹饰有印花纹、凹弦纹、篾纹以及卷草花卉等形状。釉色有青黄、青绿两种,经鉴定为南宋至元代时期窑址。

浦口窑址,以龙窑(龙窑:砖砌窑灶,窑长3050米不等,窑首设灶口,窑尾设烟囱,窑中叠放坯具,形似长蛇,古名龙窑。)为主,共有36个窑,号称三十六龙窑而闻名,分布浦口镇公路两侧十几个山丘和现中学所在地,范围1平方多公里,是连江古代瓷器生产窑数最多、规模最大、花色品种最多样的窑址。生产的陶瓷有黑釉、灰白、青花等,兼以生产彩色瓷,工艺、风格独特,花色品种不断更新,器皿制作形式多样化,除碗、杯、碟、盏外,还生产工艺要求较高的长颈瓶、圆唇撤口瓶、鼓腹瓶等数十种花瓶产品,窑窑各具一格。经鉴定为南宋至明代时期的古窑址。浦口窑址和魁岐窑址,同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和澳大利亚专家在定海湾联合进行水下考古,挖掘出土数千件陶瓷器,澳专家还实地考察了浦口龙窑,经分析、考证大部分是浦口龙窑生产的。

古沉船遗址

从闽江口至黄岐湾海域,古称甘棠港,是古今中外舟楫通航的主要航道,但由于古代没有航标设置,加上这里海域暗礁密布,船只夜航,经常触礁沉没。

据文物管理部门考察,先后在黄岐镇长沙村西南方1200米海域、筱埕镇蛤沙村东南方3500米海域和定海村250米海域发现11处古沉船遗址。从沉船点相继发掘陶瓷制品碗、壶、钵、杯、罐,端砚,铁炮,铜铳等水下文物3000多件,经鉴定系宋、元、明、清时期的沉船遗址。

1990年3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东南亚陶瓷研究中心研究员柯莱德·克拉克和西澳大利亚海洋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吉米·格林、技术员罗伯特·理查德,会同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研究员张威以及国家文物局文物处考古人员,在福建省博物馆、福州市博物馆和连江县文化局的配合下,带领中国第一代水下考古班学员11人,进驻该县筱埕镇定海村,对周围300米海域进行为时三个月的水下考古,摸清了该海域9处古代沉船遗址,从海底挖掘出陶瓷器皿等文物2000多件,以及许多沉船的残板,并拍摄了海底沉船分布地点和海底文物的录像,测绘沉船点与文物分布地形图,对沉船位置进行了定标、定点,成功地完成了定海水下考古任务。中澳双方联合撰写了连江县定海水下考古学术论文,当年11月在《世界考古学报》上发表。

1975年还在敖江大王宫出土了独木舟,现珍藏于福建省博物馆。 连江文物蕴藏量丰富。20世纪50至60年代开始征集和发掘部分文物。70年代后开始有组织地进行征集和发掘工作,至2005年连江博物馆珍藏文物达4000多件,其中国家二、三级文物达2000多件,位列福州市五区八县之首位。

文物品种有石器、陶器、瓷器、金属器、玉器、木雕、石刻、文具、货币、布帛、砖瓦、族谱、拓片等类别。大部分文物是从民间、寺庙、古墓葬、建筑工地、水下沉船遗址等征集或挖掘而来。

1993年3月凤城镇玉山挖掘1座宋代古墓,出土铁牛、石砚、石俑等文物97件。1997年6月县文物部门配合北京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冯铭生对浦口宋代古陶瓷窑址进行考察、鉴定,采集100多件古陶瓷标本。1981年5月凤城北门群众建房挖基时发现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连江铸造铁炮2尊。同年8月,东湖镇东塘村在荒废已久的何姓花园里挖掘出一坛古钱币,重达150公斤,其中有30多件宋代古钱币,系珍贵文物。1987年定海小学少先队员,先后捐献出宋至清代陶瓷文物800多件,学校设立文物展览室,作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8年县文化馆配合福州市文管会,在筱埕镇大埕口村发掘晋代古墓葬3座,征集出土文物21件,其中陶瓷鸡首壶属罕见的文物珍品。

1990年在定海村征集“国姓府”(即明朝皇帝赐郑成功朱姓,故郑成功以“国姓”为标志,如“国姓府”、“国姓船”、“国姓壶”等等。)铜铳1件,经鉴定系民族英雄郑成功水师船所使用的小型火炮。珍藏在连江县博物馆,其复制品在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展出。 古塔和古桥是连江标志性建筑。

古塔:古塔主要有唐代天王寺瑞光塔、元代云居寺普光塔和明代斗门寺含光塔。

古桥:连江水陆交通便利,境内多河流,3公里以上溪流多达73条。据县志记载,连江有古桥149座,后随历史变迁,或毁于水火,或毁于战乱,或为现代公路桥所替代。幸存下来的46座古桥中,建于宋代的有8座,元代的有2座,明代的有6座,清代的有19座,年代失考的有12座。较为有名的有县城的通济桥、蓼沿的朱公桥以及官坂的塘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