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哪里有衬衫定制店-安庆哪里有衬衫定制
桐城一般的风俗习惯
桐城民俗十大怪(1):正月初一玩虐待——吃两顿
大年初一是个喜庆的日子,大家都想痛痛快快地玩一天。可是,正因为是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大家都想图个吉利,不想在这一天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于是,就有了很多的禁忌。比如,不扫地、不倒垃圾,不泼水,以免把财气扫掉、倒掉;不与人争吵、不打骂小孩、不看病吃药、不借东西、不跌倒、不说丧气的话,表示这一年会过得和和气气;不杀生、不动刀剪、不做针钱活,以免血光之灾;忌午睡,男人午睡田畦崩塌,女子午睡厨房生灾变。
这些都还算通情达理的规矩,和别的地方差不了多少,虽然带来诸多不便,也还能做得到。比较特别的是,桐城民俗在这一天只吃两顿饭,早饭吃得特别的迟,晚饭吃得特别的早,中饭就免除了。
早饭吃得迟一点是可以的,因为前一天晚上守岁,大家多少都在熬夜,睡个懒觉是正常情况。问题是晚饭,吃得太早,不多时肚子就饿了。而且,下午四点多钟的时候,大家玩得正快活,突然又要吃饭,吃得下吃不下且不说,生活节奏完全给打乱了。尤其是小孩子,这顿晚饭一般是不吃的。大人们也不强求,反正过年的时候零食多少有一点。所以,吃两顿就吃两顿吧,也不是多大的问题。
最要命的是,吃完这顿特别早的晚饭,天还没有黑下来,就得早早地睡觉。小孩子最讨厌的就是这个,你说,明天又不要上学,大过年的玩得这么起劲,搞么事非要强迫人家睡觉呢?
原来,这与上面提到的图吉利有关。因为,农民一年到头累累活的,最大的幸福恐怕就是美美地睡一觉了。今天不是大年初一嘛,为了图个吉利,为了表示这一年会作威作福的,一定要早早地睡个大头觉。岂不知,这种寓意上的幸福,却给实际生活带来了不幸福。不过,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寓意是压倒一切的,不能给你睡觉你不睡呀!
那么,吃两顿的规矩与早睡的规矩,是个什么关系呢?我估计,最先有早睡的规矩,因为早睡用不着吃三顿,而且过年的时候大家胃口都不好,然后就有了吃两顿的规矩。但是,由于吃饭在前,睡觉在后,让人们误以为早睡是因为避饿。只是,你也不想一想,这大过年的,大家故意挨饿搞么事,这不是有病嘛!
桐城民俗十大怪(2):三月初三吃野菜——蒿子粑
三月初三这一天,桐城乡人多食用香蒿和米粉做成的蒿子粑,驱邪粑鬼。这个民俗非常非常的特别,不仅别的地方没有,甚至连安庆其它县市也没有听说。
三月三倒是个传统节日,只是各地的说法各不相同。一说,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后人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云集陵区朝拜人祖;又说,三月三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词这样描述:“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飏”。在少数民族中,三月三也较为盛行: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称谈爱日;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侗族多于此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故又称歌仙节。在道教中,三月三日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
以上这些说法,与桐城人吃蒿子粑似乎一点关系都没有。要搞清楚蒿子粑问题,必须紧紧抓住“上巳节”这个核心。上巳,就是三月上旬的巳日,岁在初春,具体日期并不固定。阳春三月是山花烂漫、春潮涌动之时,同时却也是春虫蠢动、百病入侵之时。所以,上巳节又称为鬼节。《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因为洗洁的行为过于单调,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游春踏青的活动内容。至曹魏时,为了操作方便,上巳节的日期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后代沿袭至今。
用什么来宴宾呢?一方面,应当是延年益寿、强身固体的健康食品;另一方面,应当是因地制宜、各取所需的时令食品。所以,在汉人当中,三月三总要吃点什么,吃的东西多少与驱病有关,但具体的食品各不相同。比如,南方有的地方磨米面做“打鬼粑” “缠脚面”食用;台湾、福建地区“采鼠麹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台湾府志》);在我们桐城,发明了蒿子粑。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三月三是上巳节,这一天要吃点能驱病的时令食品,于是桐城人吃起了蒿子粑。问题是,蒿子这种植物到处都是,为什么别的地方的人不做蒿子粑?这的确是个待解的问题。
做蒿子粑是有讲究的。米粉可以是籼米,也可以掺一点大米。蒿子不能放得太少,否则就不成蒿子粑了。但是,蒿子的植物纤维比较粗,一定要摘其嫩头,而且不能放得太多。为了口味好一点,一定要多放一些腊肉,素的、肥的都要有。蒿子粑是吃油大王,不能舍不得油。而且,蒿子粑有一个特点,新鲜做出来的反而不好吃,放几天后用油焊着吃味道更佳。
每到一年三月三,桐人齐吃蒿子粑。野味!
桐城民俗十大怪(3):一生三次素穿戴——毛身衣
桐城风俗,在出生、结婚、亡的时候,要穿生布褂子和裤子,衣边不用针线缝,俗称毛身衣。
生布,就是没有下水的棉布,桐城人称作老布。旧时,因为生活苦,几乎家家户户都纺棉纱。纺车和其它地方差不多,是手工摇动的座式木轮车。纺棉纱是个细活,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很难。一根根细纱完全靠手指的内力从手中捻出来,否则不是过粗就是捻断。摇纺车的速度也很讲究,不急不遽,需纺纱者自己操作,别人不可替代。
棉纱纺好后就可以织布,这不是每家都能做的事,往往一个大村庄只有个把巧妇能为。实际上,织布是个体力活,需要脚踏,需要手拉,不知道为什么过去这是个女人做的活。通常的习惯,大家自己将棉纱纺好后,送到织户家织布,需要给人家几个辛苦钱。也有自己不纺纱的,直接去买布;也有光纺纱卖给织户,不要棉布的。不管怎样,都不会给现钱,到年底的时候,有钱给钱,没钱给一点粮食也是可以的。
一生三次穿毛身衣,这是值得后人倍加欣赏的伟大发明。出生、结婚、亡,这是人生的三大转折,每一次转折都意识着全新生活的开始。用什么寓意全新的生活?白色、原始、朴素也!你看这毛身衣,用纯天然的棉纱制成,不曾下水,不缝衣边,是何等的原始呀!初生婴儿穿上毛身衣,意味着酸甜苦辣人生的肇始;待婚青年穿上毛身衣,好去迎接婚姻生活的大考;乘鹤西游的老人穿上毛身衣,不啻是个等待轮回的处子。
这朴素无比的毛身衣,似乎是文都桐城人的专利,其它地方有此俗者极少。周边安庆其它的县市,可能也有的,但多半是跟桐城人学的。如果非要穷究其来源,最好到江西、两湖一带去找,桐城人差不多都是从那个地方来的。假如真的找到了,建议桐城人都到那里去弄一件毛身衣穿穿,算是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根。
桐城民俗十大怪(4):三十六岁换裤带——送36岁
桐城有“送三十六”的民俗。无论男女,虚35岁时,亲朋好友馈赠白鸡一只,新裤带一根,白衬衫一件。大年三十晚上,男择岳家、女择娘家送来的白鸡炖食。如果讲究一点,白鸡需独食,将鸡毛埋于三叉路口。
《桐城县志》曰,此俗存于桐城西乡;又有相关资料说,此俗并不古老,大概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些说法是相当可疑的,实际上,“送三十六”的民俗很普遍,桐城几乎所有地方都有这个风俗,南方很多省份好像也有,特别是江西和两湖一带。
旧说,36是个很不吉利的数字,36岁是人生难过的一大关口。传统迷信认为,逢九不利,不管是明九还是暗九。明九就是数字中直接带九,比如19、29、39;暗九是九的倍数,比如18、27、45。36是暗九,当然不吉利。可是,为什么36岁特别不吉利呢?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1)36岁是人的本寿,古人认为36岁一个轮回,只有活够36岁才够本;(2)从生活经验可以判断,人到36岁各方面的身体机能都开始下降,一年不如一年,一天不如一天;(3)旧时人的寿命短,一般只能活到五九、六九,作为一个转折的关口,18岁、27岁明显太早,45岁或54岁则有点迟,它们不是人生的转折,差不多是人的转折了。所以,选择36岁作为人生关口最合适。(4)道家有“四九天劫”的说法,虽然说的是490年,但毕竟是四九呀,很容易让人想起36。
既然36岁不吉利,就要想法子辟邪。不过,迷信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实质上是因需要而异。因之,各地“送三十六”的办法各不相同。在湖北宜昌,要拜神唱大戏;在湖南,要招呼亲朋好友做大寿;在江西,要送裤子。
桐城特别的地方在于两方面:其一,其它地方辟邪的日子一般都选择在36虚岁的生日,而桐城选择在35虚岁那年的大年三十;其二,其它地方也就是找个借口吃一顿,并不在乎吃什么,而桐城却偏要吃白鸡、换新裤带,大年初一还要躲起来不见人。
那么,桐城人为什么认为吃白鸡、换新裤带能辟邪呢?目前还没有正解。大概,白色是正色,又比较反光,能够把鬼蜮照晃眼而无法加害于身;吃白鸡而不是吃白猪,大概是因为鸡肉比猪肉贵;将鸡毛埋于三叉路口,是为了让鬼蜮到三叉路口后被白鸡毛晃得走错方向;换新裤带,是怕旧裤带年久失修扎不紧,让鬼蜮从衣缝中钻了进去。这叫层层设防,万无一失。呵呵,迷信嘛,有多少说得清楚的!
桐城民俗十大怪(5):胎盘瓦罐树下埋——胞衣罐
桐儿出生后,将胎儿胞衣装入瓦罐中,埋在村旁最高大的树下,寓意“树高千尺,人高万丈”。
胞衣是个非常非常特别的东西,怠慢不得。在那里,有着我们对混沌世界的些许记忆,有着我们一奶同胞的些许余温。伴随着人生的第一声啼哭,我们从胞衣中脱胎而出,代表着与母体分离的正式仪式,更代表着漫长人生的独立宣言。因之,大家都要将胞衣罐放在一个特别的地方,永久地保存起来。
有人将胞衣罐放到村边大河的中心,流水潺潺,生命不息;有人将胞衣罐埋在自家的院子里,无论你走到何方,都没有离开自己的亲人;有人将胞衣罐深埋在屋后的竹林中,竹笋根根,仿佛祖宗;有人将胞衣罐挂在高树上,让小鸟充当天际的使者送出自己的第一份馈赠。
但无论在什么地方,有资格安置胞衣罐的一定是个男人,一个将小生命带来人世的男人。小小的胞衣罐,系着每一个父亲的责任,刻着生命代代相扣的传承。伴随着胞衣罐的脱手而出,这个男人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家的方向走去。小时候,一个男人将我们的胞衣罐以自己的方式好生安置;不多年,我们也要将一个自己制造的胞衣罐安置在一个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地方。胞衣本出自女人,男人只是将它们连接了一下,使它们成为一串。
文都人格外聪明些,将胞衣罐埋在村旁最高大的树下,称埋藏胞衣罐的乡里为“原籍”。没有比这更伟大的发明了!那些远离故乡的游子,撮一把树下的泥土,一定能够闻到童年的气息;将这把故乡的泥土供在香案上,仿佛是在供自己的祖宗。桐城人的这一伟大发明,超越时间隧道,让我们随时可见自己的亲人。
只是,心在痛,因为胞衣罐在我们这一代算是断了根。自从小生命从一个叫医院的地方产生,胞衣就不见了踪影。不知道是流进了下水道,还是被熬成盘中羹,抑或成了某贵人的滋补养颜品。没有机会将自己制造的胞衣罐安置,仿佛根本就不是男人。
城民俗十大怪(6):椒椒叔叔一起来--嗷叔叔
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泛指比自己父亲年纪小的父辈。但是,全国各地对叔叔的称呼不尽相同,广东人叫“阿叔”,天津人叫“掰掰”,东北人叫“老叔”,江淮一带叫“?爷”或“?爸”,吴越一带则叫“戽喂”。这其中,最特别的是安徽桐城人,把叔叔称作“椒椒”。
为什么这样称呼呢?且听一段饶有兴趣的传说:清朝名臣张英一日拟写奏章,误将“叔”写为“椒”。康熙帝展阅,好奇心大发,遂询何故。张英为了自尊,谎称道:敝乡有一俗,称“叔”为“椒”。岂料康熙生疑,要派人前去探个虚实。张英闻讯惊恐万状,欺君之罪如何了得?便暗派侍从快马驰往老家桐城,让县令三日内遍喻县民,改“叔”为“椒”。待皇帝钦差抵桐遍询民众,结果众口一词。自此,“叔叔”的别称“椒椒”便在桐城流传至今。
这个故事编得不赖,可故事毕竟只是故事,不能当作正史看待。稍微有点常识的人不难发现,这个故事有很多的漏洞:把“叔”写成“椒”的可能性并不大,古代文人惜纸,下笔前都很认真;奏章写好后要仔细检查,重要的还要备份,弄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皇帝知道后,老实承认也没什么,撒谎可真是掉脑袋的欺君之罪;“叔”有好几种意思,奏章中的“叔”不一定正好是“叔叔”的意思;这个故事有好几个版本,有的将主人公说成是张英的儿子张延玉;如果真是写错了,用家乡话来推托照样没有面子;这么个小事,就算皇帝真的知道是在撒谎,也断然不会派人暗访;民间的习惯称呼是很难改变的,就算当时应急改变,日后也绝对不会叫成习惯。
为了考证桐城“椒椒”的来源,需要注意下面两条 “硬证据”:其一,并不是桐城所有地方的人都这样称呼,个别地方有其它的叫法。在桐城,大多数人叫椒椒,但也有地方叫叔叔的;其二,全国并不是只有桐城一个地方这样称呼,江西贵溪和永修两地也是这样叫的。难道这两个地方的人都是从桐城迁过去的?事实上,桐城人大多反而是从江西迁移过来的。
这无意中给我们提供了一条线索:大多数桐城人是从江西瓦屑坝移民过来的,而瓦屑坝明显只是一个移民中转站,那些将叔叔称作“椒椒”的桐城人,是不是来自江西贵溪和永修呢?不管怎么说,这里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由于提供的相关信息太少,遍查方言资料,也无法得出“椒椒”的确切来源。在这里,姑且提供一个大胆的猜测:叔通菽,菽是一种豆类植物,以豆类喻指小,所以叔叔指比父亲小的人;椒是一种香料植物,指的是“花椒”不是辣椒(明末才从美洲传入),椒的果实比菽还小,同样可以用来喻指小,进而指代比父亲小的人。
桐城民俗十大怪(7):酸甜苦辣搁一块——胡椒汤
从正月初一开始,桐城人给各种生灵过生日: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豆,十粟。其实也就是说说,并没有见过什么人真的给这些生物作寿。初二的狗不会多啃一快骨头,初三的猪也不会多吃一口米糠,至于马和羊,桐城基本上见不着,而豆谷之类,春节的时候正在冬眠呢。只有初七的人生日,一定是要好好过的。桐城的风俗,正月初七的晚餐,每个人都要吃酸辣汤,又叫胡椒汤,表示人生会遇到各种酸、甜、苦、辣之事。
可能是桐城不怎么产胡椒,也可能南方人不怎么爱吃胡椒,反正,这个酸辣汤很多人是不放胡椒的,但并不妨碍叫它胡椒汤。抛开寓意不说,单从口感上来讲,胡椒汤味道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北方人做的什么辣糊汤要好很多。胡椒汤的主料是豆腐、淀粉、山粉,再放些腊肉、冬菇、冬笋、熟鸡肉、肉丝、鸡蛋、香油、鸡血、辣椒,味道算是盖了帽了。一看这些原料大家都清楚,酸辣汤其实既不酸也不辣,加上平时又很少能吃到,所以大家都逮到吃好几蓝边碗。
酸辣汤并不特别,四川、上海、北京、广州,几乎每个有人的地方都有。北方的偏酸一些,南方的偏甜一些,四川的偏辣一些。桐城酸辣汤的特色不在于口味,而在于文都人将这一锅浊汤赋予了特别的文化含义,让人回味无穷。记得有一首歌就叫《酸辣汤》,里面说“酸酸辣辣的感觉,味道十分好喝特别,让地球慢慢变火球,燃烧到温度最高点”。我不知道歌词是谁写的,但肯定不是桐城人写的。
那么,为什么人的生日安排在正月初七呢?民间传说,女娲造物时,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正月初七俗称“人日”,又叫“人胜日”、“人庆”等。怎么庆祝呢?各地的方式不一样:(1)戴人胜: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或贴于屏风等处。(2)赠花胜:人们制作各种花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3)吃七宝羹:人们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称为“七宝羹”;(4)出游、登高: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相比较而言,还是桐城人吃胡椒汤的发明最出彩,既一饱口福,还有文化上通俗易懂的讲究,可谓一举两得。
桐城民俗十大怪(8):新娘原来是妖怪--砸新人
桐城有“砸新人”的习俗,寓意“越砸越发”。只要见到有迎亲的队伍从村庄边经过,都有好事者呐喊“砸新娘”,并随手抓起几把沙土或瓦碴子砸过去,以此要挟迎亲队伍的头人(一般是媒人)发喜烟喜糖。大人们砸新娘一般都是象征性的,而小孩子却不管那么多,乱砸一气,有时甚至会把新娘砸得花容失色。不过,新娘多少有所准备,事先带上一条方巾,不等沙土砸过来就将方巾把头遮起来。记得的时候,为了防止被砸,新娘子前面举一个毛主席的石膏像,这样谁也不敢砸了,谁都怕把毛主席他老人家给砸坏了。但这个法子也只管了一阵子,后来小孩子还是照砸不误。那时大家日子都过得紧,新人并不是过一个村子都散糖果的,你不砸,她是不给的。
一般来说,“砸新人”有不成文的规矩,主要是三条:只有路过的才能砸,本村庄的一般不能砸;小孩子可以砸,大人一般不能砸,起码不能狠毒地砸;散过喜烟喜糖后不能再砸。其实,迎亲队伍自己也是矛盾的,如果砸狠了他们肯定不高兴,但如果一路上无人来砸,他们也很失落。且不说“不砸不发”,起码表示你这个队伍的人际关系不怎么样,招摇过市的都不惹眼,没有理答你。大喜的日子,稍微砸一砸,闹着玩儿,不管砸了谁,都不会生气恼怒的。所以。一些办事细心的人家,会事先给几个喜欢热闹的人打招呼,叫他们安排人来砸。
可能真的是为了闹着玩儿,“砸新人”的风俗非常普遍。东乡族的婚俗,闹新房时用枕头砸新娘,迫使她尽早掀开蒙面的布巾;戴厚英在《流泪的淮河》中描述,淮北人闹新房时用楝树果子砸新娘;在湖北孝感,迎亲时女方亲友用预先准备的树枣、萝卜条以至豆渣、饭团等轮番抛掷取乐,主要是砸新郎;在东北,新娘去夫家的时候,喜欢用五谷杂粮砸新娘。相比较而言,桐城的砸法显得比较原始,多少有点野蛮。
这不由得让人起疑:此俗何来?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别地一般在闹洞房的时候砸,桐城却在迎亲的路上砸;别地弄个东西随便砸一砸,桐城却弄个砖头石块实实在在地砸;别地砸一砸纯粹为了取乐,桐城却在取乐的同时取一点喜烟喜糖。《康熙桐城县志》曰,“同安郡其俗信鬼神,好遥杞,父子或异居,人性劲躁,包藏祸害,视如归”。难道说,桐城人自古以来本性野蛮?
窃以为,非也。即便桐地自古民风强悍,《康熙桐城县志》也说,“自平成(南朝)后其俗颇变,尚淳质,好俭约,丧杞婚姻胥近于礼”。况且,别地的人骂桐城人,也只说阴险狡诈,断不会说野蛮粗俗的。
虽然不能确切地知道“砸新娘”的缘起,大体的发展线索还是可以猜出一鳞半爪的。(1)旧时的人有很强的地盘意识,从他们的地盘路过,多少要留下一点买路钱,否则就会被人讥笑为软弱无能。(2)旧时的人很迷信,红喜事从一个村庄过,这个村里的人以为你带走了喜气,必须把你的喜气给砸掉;白喜事从一个村庄过,这个村里的人以为你带来了晦气,你必须放鞭炮给吓走。至于“越砸越发”,不过是发展到后来的一个托词,好比一个人把东西打碎了,虽然心里很难受,嘴里却说“碎碎(岁岁)平安啦!”
实际上,与桐城相类似的“砸新娘”也还是有的,比如庐江与桐城交界的地方、宣城的一些地方。只是,这两个地方多少都与桐城相关,庐南自不必说,宣城在近代是有大量桐城移民的。大家知道,桐城人大多是从江西、两湖移民来的,估计这些区域十有八九会有此遗风。
桐城民俗十大怪(9):煮鱼上桌不算菜
吃鱼好处多多,除了味道鲜美、众口可调,还能治病强身、延年益寿。过年的时候,吃鱼又被赋予特别的含义,所谓年年有鱼(余)、吉庆有鱼(余)是也。在大多数地方,大年三十晚上都要吃鱼,以讨一个吉利,所以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过去有副常用的春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旧时,一些文绉绉的知识分子是只吃鱼不吃肉的,因为这些所谓的君子“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而鱼被宰杀时是不会发出嚎叫的。
在桐城,大家也是喜欢吃鱼的,招待客人一般都是做三牲饭,即以鸡、鱼、肉为主的家常饭。就算是祭祀祖宗,带的也是三牲碗。过年的时候,照例是要煮鱼的,大年三十晚上煮鱼照例是要上桌的,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煮鱼上桌并不算一道菜,是万万不可以动筷子的。难道说桐城人就不想“年年有鱼(余)”,就不想过年的时候讨个吉利?非也!原来是因为桐城人的思维和常人不一样,常人为了追求“年年有鱼(余)”,觉得应当把这个“鱼(余)”吃掉,而桐城人认为,“鱼(余)”就应当“鱼(余)”着,吃掉就不“鱼(余)”了。
窃以为,两种理解无所谓谁对谁错,只是桐城人的理解有比较深的文化内涵。因为,过年吃鱼是正常的,现在你吃了,文化含义不饱满;而过年不吃鱼是反常的,文化标志性就非常强。只是,大过年的,连条鱼都吃不上,有点对不起自己的嘴巴和口水。由于不太人道,更有点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所以很多地方实行了适当的变通,要求相对宽松一些。在这些地方,只是大年三十晚上不吃鱼,正月初一到十五,请客要上两碗鱼,一碗可以吃,另一碗不可以吃,到底要吃哪一碗听主人招呼。不能吃的叫“碗鱼”,意思是装在碗里不能动的。后来,索性更宽松一点,大年三十也上两碗鱼了,反正吃了一碗还剩下一碗,不愁没“鱼(余)”。
可能,大年三十晚上不吃鱼并非桐城的专利,但这种民俗肯定不普遍。而且,即便同样是不吃,说法未必一样。比如,东北一些地方三十晚上也是不吃鱼的,但他们是因为鱼儿多刺,怕一年里老有拨不完的刺;旧时,北方有些地方不仅三十晚上不吃鱼,他们什么时候都不吃鱼,因为缺少外来的佐料,无法将鱼去腥。
桐城民俗十大怪(10):后带累下一代——忌血葬
旧时,无论什么地方的人,对葬仪都是极其重视的。作为一种带有明显宗教色彩的葬仪,总有一些迷信的说法和做法,可谓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只是,不管多么怪异,大家都普遍尊奉一个共同的信念:入土为安。按照佛教的说法,只有入土为安,才能投胎转世。所以,在轰轰烈烈的葬仪之后,一定要将逝者尽快葬下去,这是第一要务。过去,如果一个人混得悲惨,都会聊以地说,“只求一把黄土埋起来”;如果一个人十恶不赦,大家就会诅咒他“无葬身之地”。
可是,桐城这个地方偏要反着来,人以后忌血葬,要在野外找一个避风且风水好的地方将棺木厝放起来,用稻草盖上防雨雪,俗称“厝基”。乍一听,一定以为桐城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因为有些少数民族喜欢在临江河的山崖绝壁间凿眼、钉桩厝放棺木,称“悬棺葬”;有些少数民族将棺木厝放在山洞里,称“洞穴葬”;藏族人将尸棺厝放在高台,称“”。
问题是,无论是悬棺葬、洞穴葬还是,都属于一种“安葬”,即最后的安置。因为这些少数民族不作兴土葬即埋葬,虽然没有入土,但已经“安”了。而桐城则不同,棺木厝放在野外只是临时措施,三年五载以后,还是要再行安葬的。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桐城人是信奉土葬的,也是相信入土为安的,为什么迟迟不入土埋葬呢?这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
“厝”,暂时放置,待葬或改葬。那么,为什么现在不速葬呢?现代的人解释说,只有厝放三年以上,才会投胎转世。这完全是把话说反了,没有说到点子上。暂时不安葬,估计有几方面的原因:
(1)过去的人穷,安葬不起,就暂时厝放一下,等待家族中的人多了,凑在一起合葬,这样可以减少费用;
(2)过去战火纷飞,很多人逃荒时客它乡,暂时厝放一下等待回家安葬。古徽州也有厝放的习俗,只是他们条件好些,不是厝放在野外,而是厝放在特制的寝楼里。
(3)过去有丁忧三年的习俗,为了尽孝道;
(4)一时没找好墓地或一时买不起墓地;
(5)安葬多在远处,而厝放一般都在家门口,可以为晚辈祭祀或哭坟提供方便。这几种力量的合力,使厝放成为一种习惯,而当习惯已经养成,即使这五方面的力量一个都不存在,它已经作为一种风俗根深蒂固了。
师桥有招压痕工吗?本人从事压痕工作十年,
却暖暖的。无论风刮的再大,我都不会寒冷,因为我拥有一份幸福——母爱。 下雨了雨欢快地下着,我的心情却糟透了——没带雨伞。晚上回到家肯定要变成落汤鸡。“走吧,我有雨伞,我们一起走到停车位就行了,我说你怎么下雨也不把伞带着……”还没回过神来,她就把我拉走了。不管雨下的多大,我都不会害怕,因为我拥有一份幸福——友情。 天晴了云散开了,太阳出来了。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你瞧,A老师春光满面地走进教室。“同学们,下面我们开始上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趋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经济格局的变化……”还没等大家坐上位置,A老师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因为他上的课总是那么生动有趣,想不听都不行。无论世界变成什么样,我都不会退缩,因为我拥有一份幸福——师恩。幸福的确是无所不在的,无时不有的。只要你善于发现,她便会一点一点累积起来。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如当一名医生,做一位教师 …… 这是我们自己的梦,可中国梦又是什么?那千千万万个人的梦聚在一起便成了中国梦。 我有一个音乐梦,希望长大后成为一名歌唱家,到音乐之都维也纳举办演唱会。为了圆这个梦,我要好好地学习唱歌,认真的练习。不怕一切困难与挫折,还要勇敢地面对一切,抓住所有的机会,这样我才会成功。到那时,我不仅圆了自己的梦,还为祖国在音乐界争了一把光。 一个人一生中有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新的梦想,当你实现了这个梦想,下一个阶段的梦想就会随之而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与祖国息息相关,两者少了谁都不行。 如果你的梦想在讲台,那你要做一个好教师。 如果你的梦想在宇宙,那你要做一个航天英雄。 如果你的梦想在实验室,那你要做一个站在科技高峰上的科学家。 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我悄悄走过,贪婪地看着这些晶莹宝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的贝壳,寄出一份梦想,蹲下投放。中国梦,流淌在岁月。 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诵读历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迹,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富强!富强!中国梦的口号在继续。中国梦流淌过每个日日夜夜、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不管有多大的...
中国梦,我的梦梦想,一个人怎能没有梦想?没有梦想,便没有奋斗的目标;没有梦想,生活便平淡如水。因为我相信,梦想是船只的发动机,是推动着小船前进的动力,尽管小船在小海中要经历大风大浪,但最终还是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而我,至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大后,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女警。尽管我没有太多过人之处,但是我仍不会放弃努力。尽管这个梦想距我很遥远,但我仍不会停止追求。尽管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挫折和无数的磨难,但我仍不会灰心丧气。以前,每当我看到电视机上优秀的警察打击了一个又一个犯罪团伙,老百姓拍手叫好时,每当人们每天行走在安全的街道时,我们要感谢的就是人民警察。人民警察为人民,是他们,保障了人民安全,更是他们,为祖国的发展赢来了一个崭新的明天。因此,我想成为一个优秀杰出的女警,成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有了这个梦想,我就会一直努力下去,永不放弃。有了这个梦想,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它会提醒我要努力克服;当我碰到到挫折时,它会激励我继续前进,不再退缩,指引我通往胜利的顶峰,因为它已经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中国梦,我的梦,我会为之而奋斗!
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梦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梦,是中国梦。 中国梦,一个勇敢的梦。作为中国人,炎黄子孙,怎敢忘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中国,鸦片侵蚀着国人的肉体,清政府的懦弱,各国列强的瓜分,这些无疑不在摧残着国人的精神。那时的人们,不敢有梦;他们不敢梦想着有一天的中国能站起来,能强大富足起来。而如今的我们可以有梦,也更应该有梦。国家地位的提升,人民生活的富足,这些并非不劳而获,身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怎能安然地坐享其成。我们应该怀着饱满的热情用我们的梦想去为祖国添砖加瓦。没有今日的勇敢设望,哪有日后的苦尽甘来? 中国梦,一个大却切实的梦。我的心中有一个大大的梦,我梦想着我的祖国能成为让任何国家都不敢小觑的强国。如今的中国确实是很强盛了,但我认为还不够,还要更进一步。试问如果真的做到了最好,钓鱼岛的争端怎还能发生?这样的挑衅又怎敢发生?中国要强大,中国一定会强大。也许有人会认为,你一个中学生在这儿说这些豪言壮语有什么意义么?但我相信“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就算你身不在高位,但只要你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最大的贡献,中国数十亿人口众志成城,有什么将会是不可能?有什么困难能挡得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中国梦,一个我要去实现的梦。虽不知今后的我将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但现今的我是学生,我就要以学生的身份做到我所能做到的最多。国家为什么这么重视教育?就是因为学习是为了今后能有所作为,能为国家有所贡献,只要我们把电池充满了电,时刻准备着,一旦有了机会,一定能发光发热。也许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苦很累,但我们仍要坚持。我不要做路边被人踩过就踩过了的小草,即使你坚韧,但你仍就只是棵草,没什么作为。我们要做就要做挺直的苍天大树,逼的人仰视的同时仍能为人们做着贡献。即使他对你并不心怀感激,却也一定会称赞你是块好木头。既然我们能成材,为何还要甘心只是一棵草?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梦想的这条长路上,我们要做一个脚踏实地的实践者,而不是只会呼喊的演说家,敢想敢说更要敢于做。古时候人们梦想的飞天,如今不已成现实?在强大的人类面前,没有什么事不可能的。只要你敢去想,敢去为了你的梦想而付出汗水。再难登的山峰上也会有人的足迹,再崎岖的路,也是人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我们的未来不是梦,我们的中国梦,未来将不只是梦
梦想在长城脚下放飞,希望在我们脑海中点燃。黑暗中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的去向。记得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我们从不怀疑,因为梦想只要经过奋斗,就可能变成现实。哪怕没有成功,我们也不后悔,因为我们至少奋斗、努力过。 “我的中国梦”,和“梦”联系在一起的“国”不再空洞,和一个个“我”联系在一起的“梦”不再抽象。这里的“中国梦”不是一串漂亮的宏观数据,不是畅销书榜单上“大国崛起”,不是外国媒体派送的花篮或炮制的标签,它属于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国”,要为每个社会个体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正义的土壤,为他们体面劳动、尊严生活、合理上升提供最大保障。而“我”,要在改变自身命运的过程中相互守望、共同担当,为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注入更多自信、温暖与希望。 物质日渐富足,国力持续提升,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走完,“我的梦?中国梦”少了些沉重,多了些自由与开放,也更多闪烁出精神需求的光芒。正如《开学第一课》讲述的那样,今天的梦想不一定都是宏大叙事,袁隆平“干到九十岁,种出亩产一千公斤杂交水稻”是梦想,高原上的藏族小女孩喜欢跳舞、以后想当个舞蹈老师也是梦想。梦想也不一定都那么自我、那么“本土”、那么物质,创造财富是梦想,用手中的财富回馈全世界、影响全世界也是梦想。也许,现在“我的梦”中还有一些迷惘,“中国梦”中也还有太多需要自我完善和提升的地方,但每个梦想都值得尊重,并应该获得被平等放飞的机会。 我的梦想是当一个可以救扶伤、挽救生命的医生。我的妈妈是一名医生,所以我知道当医生有多累。但我更知道当妈妈成功救治了一个患者是,心中的快乐和自豪是难以想象的。我希望能有很多拥有这些梦想的同学,大家能够一起努力。说不定未来的中国将会减少很多悲伤痛苦,多出很多欢歌笑语。为中国出份绵薄之力。 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中国梦”,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更加丰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灿烂的中国
每一次默默的放弃,放弃某个心仪已久却无缘份的朋友;放弃某种投入却无收获的事;放弃某种心灵的期望;放弃某种思想。这时就会生出一种伤感,然而这种伤感并不妨碍我们去重新开始。在新的时空内将音乐重听一遍;将故事再说一遍!因为这是一种自然的告别与放弃,它富有超脱精神,因为伤感的美丽!
曾经有种感觉,想让它成为永远。过了许多年,才发现它已渐渐消逝了。后来悟出:原来握在手中的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拥有的,我们所拥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铭刻在心的!继而明白人生很多时候需要一对宁静的关照和自觉的放弃!说到空姐这个职业,应该是很多女孩子从小的梦想吧!可我却不是,我小时候想当导游、律师或者心理学家。总觉得我的理想比起那些想当什么科学家的靠谱实在的多。 我是从何时想当空姐的呢?初一身高开始见长,就那半年从一米六长到一米六八,之后以每年两厘米的进度发展,高一的时候长到了一米七四,穿着也不像以前那样中性了,逐渐有了些女孩子的味道。真正对空姐这个行业有所认识是从高二的时候看了描写空姐的电视剧《想飞》还有《落地请开手机》之后,机长张铁林的从容不迫和许玮伦演的美丽睿智的空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空姐和机长们穿着制服拉着行李箱走在机场的场景,那时觉得空姐是一个很美好的工作。时常会憧憬幻想自己有一天可以像她们一样。到后来,高三毕业时在志愿填报书上看到了民航大学,可那是一本的学校,我的成绩只能上三本。当时上的高中也没有什么艺术专业,所以空姐梦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去年十月,大四即将毕业准备找工作了,偶然间从招聘网上看到各大航空招空乘的新闻,好奇点进去看看,发现自己各项指标都符合,心中窃喜。以前看新闻总听说什么现在选空姐就跟选美一样难,那时候就想着原来当空姐也不是什么很遥远的事,然后就试试填了东航的报名表,发现需要好多照片,全身照半身照生活照之类的,我长得一般平时也不爱拍照,当时也忙着各种考证就搁置一边没有管它。一直拖到今年一月,才把照片弄齐。记得那时是1月18号报名截止的,我是1月十四号才在网上的投递的,眼看着就要截止了,审核状态一直是待审核,心里甚是着急。家里人都知道我要去上海面试,妈妈帮我准备了好多,最头疼的就是着装,难道也要像人家十一月份面试的穿短袖衬衫和半身裙?大冷天不是要冻。十六号那天终于查到了初审通过,于是,我就开始准备自我介绍和英语口语了,在网上也找了好多相关的资料。形体方面,以前在学校礼仪队练过,所以一点也不担心。 十七号和妈妈一起来到上海,崇启大桥通车后到上海特别快,车开了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我们住的地方。安顿好以后我就开始做最后的准备工作了,那时准备的自我介绍是中英文双语的,我还练了好久的发音。晚上心情很忐忑,但是因为折腾了一天也就很早入睡了。 十八号,起床后洗漱化妆,因为我平时很少化,基本不会,就很简单的描了一下。之后换衣服,因为天气实在太冷,而且感觉自己穿西装也很帅,就多穿了一件。面试是在上海民航中专,到那刚从车上下来就看见前面两个美女,从着装上看来应该也是来面试的。人家穿的是很时髦的黑大衣,高筒靴,背影看起来不错。。。瞬间感觉自己有点弱。人家都是一对一群的来,自己一个人有点孤单。到了礼堂,门口有两个接待的,跟我说应届的在中间,有经验的在左边,在读的在右边。撩开门帘,里面已经坐了好多人,感觉有点不自在,就在中间随便找了个位置坐并交了报名表。出于礼貌跟旁边的女孩儿打招呼,她抬头的瞬间,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了,怎么这么漂亮,比我以前身边的任何一个都好看,聊天后知道人家还是上海理工的,本地人。她用的化妆品包包还有手机都是名牌,典型的白富美。之后我就自顾自的开始发呆了,傻愣愣的看着门口进来一个又一个的美女。 礼堂人坐的差不多的时候,负责人告诉我们,面试快开始了,面试时没有时间给我们准备所以要我们现在去换衣服和补妆。等我换完衣服回来,已经开始叫号了,那时我又纠结了,我和旁边那个女孩儿一块交的报名表,为嘛她第一组就被叫上去面试了,我等啊等,第三组了都没有我。。。就在我纠结的时候,又来了个女孩儿坐到了我旁边,那个女生很开朗,主动和我聊天,长的也很漂亮,眼睛很大,说话带着浓浓的地方口音后来得知她是湖南的,之前面试过好多航空公司,以前是干地勤的,现在在上海工作。她告诉我,空姐面试涉水很深,而且要的大多都是有经验的。她还给我介绍各大航空招空乘的爱好,海航喜欢穿黑丝的女生,南航偏好乖巧型的,那我问东航呢?她笑笑说,待会儿你不就知道了吗。聊了一不会儿就轮到我了,她还给我加油,顿时觉得自信满满啊。 可是当我被排在十人一队中,我就感觉自己的“突出”。听见旁边有女生说,看那个好高啊。尼玛,姐净身高一七四,脚上踩得七厘米的高跟鞋,姐现在有一米八,她们估计都在一七零左右。我急忙平复自己的心情,我告诉自己,它招聘上写了上限是我没超!而且新闻里不是说,现在空姐都要高一点,好帮乘客放行李嘛,搞不好面试官会偏爱自己。从礼堂到面试的地方真是“山路十八弯”啊!礼仪**带着我们七拐八拐的,走了好久才到,那时我就在想,他们是不是在过道里装摄像头了,想偷偷考验一下我们。可是听到走在我后面的几个女生老是在讲话,我就松懈了。到了面试的教室前,稍作准备后就进场了。按顺序在自己的号码排前站好。我本以为面试官是一些资质比较老的乘务长,没想到坐在眼前的看起来都是些***物,有男有女,年纪都在五十岁以上,尤其是中间那个女的,大,“你们只要讲三句话,从哪儿来,叫什么名字,那个学校什么时候毕业”。一号开始说了,噼里啪啦讲了好多,大BOSS怒了,“你没听清我刚才说什么嘛,谁让你讲这么多,只要介绍一下。。。就可以了”。我是五号,那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好长,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评委,眼好酸都快流泪了,忘了自己当时是什么表情了,有没有微笑。只看见我说完中间那个在打分器上点了一下,其他几个都没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然后奇葩的事发生了,一个女孩介绍自己说是海龟MBA,觉得好惊讶,这么好的背景为什么要来当空姐?说完之后,带着绕了一圈就结束了。面试很快,不知道有没有十分钟。出去后,大家到厕所换衣服,好像都在议论那个的女孩儿。 面试完觉得很轻松,但是看着那么多的美女就觉得自己希望不大了。回到宾馆,睡了一下午,晚上八点出来结果,被淘汰了。。。伤心了好久,觉得怪丢人的。 我的第一次空姐面试就这样结束了,我觉得没面上的原因主要是专业不对口吧,其次应该是身高,最后是外貌,除了这些我也想不出其它了。虽然初试就被淘汰了,但是并没有让我对空姐这个行业心,那些涉水深的,我都没看见,面试结果出来也不全是专业的,而且我觉得那些空姐也没有都很漂亮的,所以,除了身高是硬伤,其它都没问题,我可以再尝试一次,下次穿平底! 我的空姐梦还在继续,并且我相信这并不只是个梦,我会加油的有一种东西,它承载着人们的希望,这种东西有虚有实,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心中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它叫做梦想。上帝没有赐予我们翅膀,但赐予了我们会飞的心和能够梦想的大脑,使我们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 从小我的心中就有梦想,梦想着赶快长大,赶快去接触些新的东西。当我渐渐长大,懂得的东西多了,梦想的也多了。我也想像袁隆平爷爷一样,为国争光;像李连杰一样,传播中国文化;像马云叔叔一样,取得那么伟大的成就;像试飞英雄李中华一样,为人民奉献…… 还记得《开学第一课》中,要做有爱心的舞蹈老师的完玛草,想要把太极推向世界的李连杰,花样滑冰冠军庞清、修建,“我再试一次!”的马云,以及失去双臂的残疾人杨孟衡、刘伟和试飞英雄李中华……这些都还历历在目。不只是感动与震撼,更多的是理解与领悟。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很多不同的梦想。虽然梦想不同,但追求梦想的信念,从没有改变!这么多的梦想,并不用全部都实现,只要实现一个就足够。当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失败时,不必伤心,就像杨孟衡说的那样“用行动去疗伤”!要相信,只要坚持,总会成功的。梦想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并且坚持每一个脚印,直到成功。有句古话叫做“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确如此!我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必须至少有一个梦想,并且要为梦想的实现而奋斗! 还记得断臂钢琴王子刘伟吗?命运对他是如此残酷!他在10岁时因电击失去双臂,可他偏偏爱上了专门为手设计的乐器——钢琴!对于一个平常人来说,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刘伟,用他的信念与坚持做到了!他用脚趾,弹奏出了人间最美的音乐。听到刘伟演奏的动听的钢琴曲,你的心中是否也会震撼与感动?刘伟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努力,梦想就会实现! 还记得试飞英雄李中华吗?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完全可以选择跳伞,但他并没有。为了人民和那些珍贵的科研数据,他用自己的试飞经验使飞机安全着陆。因为他说过的:“人生有梦想,每一个梦想都需要自己的努力。” 成功是因为什么呢?房祖名给过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成功是因为你失败不放弃!”当然,还要用智慧、有耐心,还需要同伴的帮助、理解与支持。 我的梦就是中国梦,中国梦也是我的梦。为了照耀中国、闪耀世界,也为了自己的梦想,开始努力吧!放飞我们的梦想,一起加油!我的梦,中国梦! 我和你一样,初冬早上排在热气蒸腾的馄饨摊边等着滚热可口的早点。还有比小张一家更让人放心的馄饨摊么?他们夫妇俩天蒙蒙亮就勤勤恳恳地守在摊子边,包好馅料收拾干净,他们一定用的是四方薄皮包住新鲜足量的肉馅,鲜美可口,每每引来长列的人群专门光顾他们的馄饨摊。你若是不愿意排队,可以在前一天和他们约好,第二天径直来取。你若是忘了带零钱,他们是大方地不会向你要的,明天还是后来再带来他们也不会介意,反而还要一再感谢你的光顾。 我行走于从家到学校这段不算太长的街道上,听见卖菜小贩急切的吆喝,门面前鼎沸的人声喧哗,三轮车启动时响亮的马达,那声音是我模仿不来的,就像黄土地一样实实在在。劳动人民身上有我见过的最朴素真挚而有力的情感,叫我情不自禁地将最崇高的赞美赋予他们——如果要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个鲜明的标志,我相信那会是他们脸上舒心的笑容。你若是问我什么是爱国?为什么要爱国?如何爱国?我会答,爱国就是给身边这些勤劳朴实的人民百姓谋福利。爱国是因为劳动人民以努力肯干、自强不息的精神构筑了社会文明的基石,为十三亿勤劳勇敢的同胞们我愿意负上崇高的使命。要做到爱国,既要呐喊出人民百姓的心声,扞卫大众的权利;又要以一己之力推动国家现代化,为人民百姓谋更长远的福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爱国的方向在建国初期已经指明,负上沉重的使命向前行,才能深刻地感受到宪法上一句“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力量。中国复兴腾飞的梦想,就是从你我身上开始的。 我走在人潮涌动的街头,与你擦身而过。当历史具体成一个个鲜活灵动的人时,谈爱国,其实并不遥远。在焚烟亭我能想起柏文蔚焚毁英国商船上的鸦片,被盛赞为“全国禁烟办理最认真者,实可为各省楷模也”;在城东百花亭畔我能想象徐锡麟发起安庆武装起义,严正回答:“我杀恩铭,是为天下的公愤”;在吴越街上我能依稀听见一二九运动中学生们嘶哑而有力的呼唤:“待亡终,奋斗乃生。起来吧,起来!”生活在那样一个不幸的时代,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若想抗争,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他们认识到这一点,为了国家免遭凌辱剥削的厄运就早将生置之度外。而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的今日,我以他们的革命精神为榜样,却仍满怀希望,就像俄国诗人普希金所说的那样——“现在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自由之火;现在我们为了荣誉的心还没有亡;我的朋友,我们要把我们心灵的美好的激情,都献给我们的祖邦!” 我和你一样,渴望更公正公平的教育制度,更健全制衡的司法章程,更便捷高效的医疗系统,更开放昂扬的精神风貌。我和你一样渴望着一个更有人文关怀的中国,所以我伸出手来,急切地想与你接触—— 我不是不知道,街角处的垃圾堆无人过问在一旁积得很高,不知哪家邻居开大了音响自顾自地吵,冰冷的石凳旁倚着无家可归的乞丐怯懦地等着你的怜悯。我们看得太多,经历得太多,但我们还得做更多的事。所以不管你是何人,来自何方,请你踏开一步,履行公民的义务。街角不是有垃圾吗?我们自己来清扫干净;社区太吵了?我们要举报物业管理,做好监督;沿路上是不是有乞丐?我们捐出一点钱物,将他妥善安置在收容所吧!问问自己,如果我们的孩子要活着看到新世纪,中国该有哪些进步?我们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我们的时代。 新春的第一个晴天,我会到大龙山上去看嫩绿的青草。我会带一只大塑料袋,捡走山路边的垃圾。你或许也会带着三朋四友,捡走花丛里的空罐头。在你弯身的那一刻,或许我也在弯身,如果我们在转角处相遇,就打个招呼吧!或许今天的中国就真的要比昨日的干净一点、安静一点、和谐一点。你,来赴约吧! 中国复兴腾飞的梦想就是从你我身上开始的啊!有一种东西,它承载着人们的希望,这种东西有虚有实,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心中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它叫做梦想。上帝没有赐予我们翅膀,但赐予了我们会飞的心和能够梦想的大脑,使我们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 从小我的心中就有梦想,梦想着赶快长大,赶快去接触些新的东西。当我渐渐长大,懂得的东西多了,梦想的也多了。我也想像袁隆平爷爷一样,为国争光;像李连杰一样,传播中国文化;像马云叔叔一样,取得那么伟大的成就;像试飞英雄李中华一样,为人民奉献…… 还记得《开学第一课》中,要做有爱心的舞蹈老师的完玛草,想要把太极推向世界的李连杰,花样滑冰冠军庞清、修建,“我再试一次!”的马云,以及失去双臂的残疾人杨孟衡、刘伟和试飞英雄李中华……这些都还历历在目。不只是感动与震撼,更多的是理解与领悟。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很多不同的梦想。虽然梦想不同,但追求梦想的信念,从没有改变!这么多的梦想,并不用全部都实现,只要实现一个就足够。当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失败时,不必伤心,就像杨孟衡说的那样“用行动去疗伤”!要相信,只要坚持,总会成功的。梦想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并且坚持每一个脚印,直到成功。有句古话叫做“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确如此!我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必须至少有一个梦想,并且要为梦想的实现而奋斗! 还记得断臂钢琴王子刘伟吗?命运对他是如此残酷!他在10岁时因电击失去双臂,可他偏偏爱上了专门为手设计的乐器——钢琴!对于一个平常人来说,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刘伟,用他的信念与坚持做到了!他用脚趾,弹奏出了人间最美的音乐。听到刘伟演奏的动听的钢琴曲,你的心中是否也会震撼与感动?刘伟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努力,梦想就会实现! 还记得试飞英雄李中华吗?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完全可以选择跳伞,但他并没有。为了人民和那
有关“隐喻”或者“疯癫”或者“福柯”或者“狂人日记”或者“鲁迅”的英文参考资料及中文翻译
第一辑:看得见的城市
抒情的终结
海子:从精神家园到精神病家园
一个浪漫主义者的意外亡
1989年3月26日下午5时30分左右,一列呼啸而来的火车仿佛呼啸而过的时代,驶过山海关附近冰冷的铁轨——铁轨上那个温暖的身体顿时一分为二。现在谁也无法知道,躺在坚硬枕木上的海子,在最后时刻会写下什么样的“绝句”?那是一段火车慢行道,尽管如此,生与之间最多也不会相隔0.01秒。
后来的写作者,迅速将这个短暂的时刻定格成永恒的瞬间。关于诗人之,我们可以听到无数种说法:有形而上的,比如将之称为“诗歌烈士”;有形而下的,认为自杀只是一种文坛登龙术。同行们的想象力在这个方面尤为擅长,最终的结局却无非是“文人相轻”或“文人相重”。但是,更多的诗歌外行包括海子家人,如何看待这件事后张扬的自杀案?海子原名查海生,如果说“海子之”是一个浪漫主义者的意外亡,“查海生之”则是一个儿子的意外亡。“儿子之”不像“诗人之”散发着文化的芬芳,却更能体验到致命的疼痛感。
查海生是一个农家少年。即便他后来没有成为著名诗人,在十五岁考上大学的1979年,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查湾,已经称得上草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居住于乡村的那些诗歌外行们,并不明白“凤凰涅盘”的道理,在他们看来,不管“为诗歌献身”还是“为荣誉献身”,都是不可理喻的。如果要在活着的中国政法大学教师查海生和了的著名诗人海子之间做一个选择,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家里人高兴得不得了,”母亲曾这样回忆儿子刚刚工作后的情景,“第一个月90元的工资,他寄了60元回家”。或许,诗人们会对这种外行的评论不以为然。但在那种看似目光短浅的说法下面,却隐藏着朴素的生活伦理。
狂人书信
在绝大部分诗人身上,都存在着生活伦理和艺术法则之间的紧张。生活伦理常常属于“近视眼”,特别强调平淡无奇、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艺术法则往往属于“远视眼”,比较注重遥远的甚至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如果在两者之间无法寻求一个平衡点,那就像没有对准焦距的兔子,一头撞在艺术或生活的树桩上。遗憾的是,作为儿子的查海生是“近视眼”,作为诗人的海子又是“远视眼”,最后的悲剧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一年,查海生在家乡过寒假,专门给自己所在的哲学教研室主任写信,打算请半年病假,但他后来又改变主意,还作了一个书面说明,表示要安心上课,在教学上做出成绩,争取年内评上讲师。在奔赴山海关之前,海子写下几封不是遗书的遗书,其中一封这样写道:“两个道教巫徒使我耳朵里充满了幻听,大部分声音都是他俩的声音,他们大概在上个星期四那天就使我突然昏迷,弄开我的心眼,我的所谓‘心眼通’和‘天耳通’就是他们造成的。”
一边是“争取年内评上讲师”的生活伦理,一边是“耳朵里充满了幻听”的艺术法则(这不能仅仅归结为气功问题),它们足以撕裂一个血肉之躯。这些书信仿佛鲁迅的《狂人日记》,那部小说由序言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在文言文写成的序言里,狂人不狂,他遵循着生活伦理,已经“赴某地候补”;在白话文写成的正文中,狂人却遵循着艺术法则,俨然是一个凡高式的艺术家。
一分为二的外省青年
医生和校方都以“精神分裂症”来处理海子自杀这件事情。他的朋友西川不同意这种看法,特别指出海子另外一封遗书写明:“我的与任何人无关”,据此认为诗人相当清醒。这种辩护非但不能“真正、全面地了解海子其人”,反而将海子想象成一个“单面人”。事实上,每一个稍微有些敏感的写作者,都容易患上现实和艺术互相悖谬的“精神分裂症”。也就是说,我们在寻找精神家园的时候,很有可能误打误撞地闯入精神病家园。
海子不是两面神雅努斯,很难在在生活伦理和艺术法则之间游刃有余,他更像“一分为二的子爵”(准确地说,是“一分为二的外省青年”),后无法缝合的身躯就是一个无言的隐喻。作为家中长子,他一定深切体会到“长兄如父”的沉重;作为抒情诗人,他又必须面对各种“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生活伦理和艺术法则、重与轻、乡村与都市,仿佛剪刀的两翼,将一个生命断然剪开。
正文 第2节:第一辑:看得见的城市(2)
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者必须面对一定的精神困境,就像37度2的低烧病人会有美丽的幻觉。但如何既不像海子一样走向崩溃(那等于发高烧),又不像狂人一样被彻底治愈(那等于泯然众人矣),却是一个问题。美国有一家麦考林诗人精神病院,普拉斯、洛维尔和塞克斯顿这些大名鼎鼎的诗人都曾以此为家。在我看来,与其像柏拉图一样要把诗人赶出理想国,还不如像麦考林一样将疯癫的诗人送进精神病院,这虽然不会阻止却能延缓诗人的自戕。
“疯癫”不是一个褒义词,也不是一个贬义词,它只是一种与诗人如影随形的现象。可是我们要么盛赞狂人的精神症候,要么断然拒绝承认这种疾病的存在。如何在生活伦理和艺术法则之间获得平衡,如何保持略高于常态又不影响健康的恒温低烧,恐怕只有认真思考而不是回避这些问题,才能避免走向从精神家园到精神病家园的不归之路。
最后需要声明,以上这些分析丝毫不影响我对逝者的敬重,以及对他那些天才短章的热爱。
(本文参考了燎原、余徐刚等先生的相关文章,谨致谢意)
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
永葆青春的秘诀是于青春——这是一个让人苦笑不得的真理。就像海子在我们心中永远是年轻的“小冬子”,谁也没法想象他会成为一个文学中年;就像三毛总是那个滚滚红尘里的灰姑娘,谁也无法描绘她六十岁的面容。巧合的是,海子的忌日恰恰是三毛的生日。这又是一个隐喻,一名写作者的生命往往是从他(她)的亡才真正开始。或许,他们并没有离开世界,只是躲在一个秘密的角落,故意用亡来检验自己的作品,然后看着人们的泪水偷偷地笑。
三毛去世的时候,我还在读初中。当她自杀的消息传到那个偏僻的县城,已经是若干天之后的事了。直到那时,我才知道三毛不是张乐平老先生笔下的漫画人物,才开始寻找她的文字。必须承认,我是一个文化上的后知后觉者,在大学时才开始读金庸,在研究生阶段才开始听罗大佑。当他们已经被嘲笑、被PASS的时候,我才接近这些明日黄花。也正是这种时差,使得我一直缺乏“偶像崇拜”的激情。我会在他们的作品中暂时麻醉,但又算不上正宗的“歌迷会”成员。第一次读三毛,是她那篇《梦里花落知多少》。这首飘来飘去的“长恨歌”,仿佛一杯甜蜜的苦水,慢慢浸透我的那个下午。长期以来,我一直为当时的“感动”而羞愧,以为那不过是小情小调的青春期病症。但三毛的力量也就在这里,她会让你在某个瞬间“返老还童”,虽然你的青春记忆里肯定有一些不堪回首的章节。
三毛和琼瑶经常被人们相提并论,仿佛是同一场文学舞会的两个舞伴。事实上,三毛和一个时代有关,而琼瑶和每一个时代都有关。换句话说,前者有些不合时宜,她的痛苦可能让年轻的读者笑出声来;后者却游刃有余,随时可以让观众慷慨地奉献出泪水。罗兰?巴特曾说过,嘉宝的脸象征一种“理念”,而赫本的脸则代表一种“事件”。如果说三毛具有那种“令人绝望的美丽”,琼瑶已逐渐连“可供把玩的妩媚”也不复存在,只能让人想起的脸——表达着撒娇的“美学”。
有时,我会很残酷地暗自庆幸:幸亏海子和三毛都“及时”地离开了人世。一个神话般的时代,纷纷扬扬地落下红色幕布。或许,对他们来说,亡将是一种体面的退场方式。文化英雄在不属于自己的时代里,只能是一些“苟延残喘”的文化遗民。他们要么变成小丑,要么被别人当作小丑。而那个精神酒精随时可能点燃的年代,是幸福的也是危险的。虽然我曾无数次想象那些少年意气的岁月,却没有为自己的生不逢时发出过太多的感叹。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只愿他们安息——如女诗人陆忆敏所说:“可以去就去”,或“温柔地在本城”。
胡河清:十年生两茫茫
我不认识胡河清。当他在上海的风雨之夜跳下窗台时,我还在安徽某个小城读中学;等我到上海求学时,他的灵魂或许已经返回祖籍安徽。但我似乎又与胡河清相识已久,他的很多文章我都熟读成诵,每次在默念时总有灯火阑珊之感,尽管其中并无任何悲伤的词语。我们之间是一种生者与逝者的往来,我愿意把这种交情称作“生之交”。
正文 第3节:第一辑:看得见的城市(3)
淡绿色封面的《灵地的缅想》和墨绿色封面的《胡河清文存》,曾陪伴我度过荒芜的大学生活。当时,一位颇有些魏晋风度的古文字学老师,破天荒地在课堂上向我们推荐一本当代文学批评著作——作者就是胡河清。出于对那位老师的信赖,周末时分我们赶到福州路将书买回,整个宿舍楼因为本地学生的离去显得空空荡荡,我们和隔壁两个房间却一边传阅着胡河清的文章,一边发出着兴奋而忧伤的声响。那些文字所闪现出的灵光,足以照亮不谙世事的少年和黯淡的青春岁月。这种“阅读集体反应”在1980年代屡见不鲜,人们很容易被一篇文章激动得彻夜难眠;但在1990年代却是惊鸿一瞥,稍微有些深度的书籍只会让读者哈欠连天。
十年生两茫茫,今天很少有人还会想起胡河清了。这不是坏事,胡河清生前曾说过:“文学对于我来说,就像一座坐落在大运河侧的古老房子……我愿意终生关闭在这样一间房子里,如寂寞的守灵人,听潺潺远去的江声,遐想人生的神秘。”他很容易忘却被曹丕称为“不朽之盛事”的文章功业,更愿意像自己喜爱的钱锺书一样生活:“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虽然孔子也激赏过类似的话:“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但他们的抱负却不尽相同。从单数的“我”到“二三素心人”再到“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这不仅是人数的多寡,也意味着他们的理想就像“素心人”和“素王”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胡河清终身未婚、孑然一人,钱锺书、杨绛和女儿、“我们仨”形影相伴,孔子则是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们每个人按照着自己心向往之的境界生活。胡河清和钱锺书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一个愿意终生关闭在“大运河侧的古老房子”,一个喜爱息影杜门、居住于“荒江野老屋”,两者几乎拥有同样的清澈情怀。但或许正是“我”与“我们仨”的区别,使得胡河清和钱锺书同途殊归,一个从容赴、一个安享晚年。
当我写下此文的时候,正值西方的愚人节。按照胡河清的说法,在聪明伶俐哥儿们多如牛毛的上海滩,他和另一位批评家朱大可只能列入愚人吉尼斯大全之列。他自称是一名“很土的”文学评论员,这也并非自谦。胡河清的文学批评几乎看不到来自西方文艺理论的十八般兵器,而是通灵宝玉般浸润在本土文明的柔和光线之中。即使他的学术论文,也被钱锺书一语点破,评判道:“整篇亦诙诡多风趣,不同学院式论文。”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不管“大运河侧的古老房子”还是“荒江野老屋”,都只能存在于学院围城之中。但随着学术规范和学科体制的建立,大学中文系也开始以学理化为借口排斥具有敏锐触觉的文学批评家。后者只有两条殊途同归的选择:要么西化、要么学院化,这对于胡河清来说都是绝路一条。据说他不无偏执地认为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自然无法成为西化的“后主”。一位学殖渊深的国学前辈,读过他的作家论笑道:“哦,这哪里是一篇评论,实实的是一篇小说哩。”胡河清回忆起这件事时,称:“这话当然是过奖了;但如果真能把作家论写成小说似的东西,那却也正是我求之不得的。”既然如是说,他也就与善于书写学报体的“专门家”们无缘了。李劼曾用他一贯夸张的口气把胡河清之与王国维自沉联系到一起。两者相去之远不可以道里计,但陈寅恪追悼王国维的话同样可以用在胡河清身上:“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
胡河清比较偏爱晚唐的许浑,曾请朋友将他的一首诗写成条幅:“劳歌一曲解行舟,青山红叶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不知他是否想到“满天风雨下西楼”一语成谶?不知他在1994年4月的最后那个夜晚,会不会想起许浑的另一首诗:“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正文 第4节:第一辑:看得见的城市(4)
罗大佑:当他已成往事
“你的样子”
长期以来,我一直不知道罗大佑的模样。艺术家通常有两种面孔:一副是演员式的,他们把自己当作作品,亲自上演着各种丑闻、传奇或者艳遇;另一副是导演式的,他们把自己隐藏在作品背后,选择沉默甚至悄悄消失。很难说罗大佑属于哪一种:作为文化工业的一枚螺丝钉,他必须遵守其中的游戏规则,参加新闻发布会、举办个人演出以及接受采访;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抒情诗人,他又必须面对自己、时代和家国的隐秘的疼痛。
后来我看到罗大佑的照片,他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文质彬彬的书生形象,戴着眼镜,很斯文甚至还有着弱不禁风。2001年的《北京晚报》有一幅罗大佑的文字素描:“头发染成**、戴着紫色墨镜、斜挎着书包,穿着绿色衬衫、亮绿裤子、脚踏白色休闲鞋。”然而,这种老顽童式的装束只是身体的迷彩服。仔细看上几遍,会发现他的体内似乎流淌着酒精,随时都有可能点燃。
罗大佑曾经招供,他创作歌曲的思想源泉是“生气、愤怒之类的”,因为“愤怒代表一种集中”。幸运的是,他并没有染上愤青的愤世嫉俗症,也幸免于知识分子的洁癖。罗大佑属于巨蟹座,这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细节。即使把那些星象学的知识全部抛弃,也无法否认蟹类“骨包肉”的生物学常识。虽然巨蟹外刚内柔而罗大佑外柔内刚,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拥有自己的防弹衣。这种防弹衣保护了那些黑夜中寂寞的心脏。我们都还记得《你的样子》:“那看似满不在乎转过身的/是风干泪眼后萧瑟的影子”
“光阴的故事”
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我所能听到的音乐都来自街头喇叭,千篇一律的声音使得我至今五音不全。我与罗大佑“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在大学时代。那是一所N流大学,“空气中都是情侣的味道”。相对那些精致的女声,罗大佑的声音几乎有些简陋。但它使我的血液在瞬间沸腾起来,与热火中烧不同,这种高原式的沸腾同时带来了温暖和寒冷。如果说罗大佑的追随者大都是1980年代的遗老,我愿意称自己为1980年代的遗少。“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不仅“改变了一个人”还“改变了我们”。喜欢怀乡的1970年代中后期出生者,几乎都是1980年代“在场的缺席者”。虽然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却只能在想象中感受到它的灿烂。
罗大佑和崔健是1980年代的两个文化英雄。他们堪称“南帝北丐”:一个打造着“家国之梦”,一个是渴望水和姑娘的假行僧。校园民谣歌手高晓松曾“毕恭毕敬”地说过:“我不敢和罗大佑谈音乐,就像你看见灯塔,在灯光指引下游了过去,但你难道能用一个手电筒照人家吗?”罗大佑肯定不会同意“灯塔”这种雄纠纠的比喻,他更愿意提着“易碎的灯笼”——虽然努力照亮那些黯淡的面孔,却随时会熄灭。当网友告知有人把他的音乐当圣经,他的回答非常简洁和干脆:“我不是耶稣。”1980年代的中国大陆仿佛1960年代的欧美,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文化奇迹。这奇迹既有可能是重建的文化长城,也有可能只是一座文化的海市蜃楼。很多人在幻觉中无法自拔,但罗大佑例外。在各种场合,他都拒绝称自己是“英雄”,也拒绝称自己的作品为“经典”。
“告别的年代”
如果说罗大佑已是“明日黄花”,不知是否太残酷,但现实往往就是这样残酷。根据南方网的调查,绝大多数1980年代出生者对这位昔日的“音乐教父”一无所知。人们的胃口需要不同的营养——“告别的年代分开的理由/终不须诉说出口”。某些追随者喜欢把罗大佑归到“高雅“的阵营里,似乎他们也可以狐假虎威得高雅起来。
1990年代诞生了另外一个文化英雄周星驰。微妙的是,这位英雄以小丑的形式出现;更微妙的是,大话文化的“狂欢精神”被小燕子姐姐()翻版复制成“撒娇美学”。与此同时,经昆德拉之口传播出一句被反复“误读”的谚语:“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在笑声中,“过时”的罗大佑理所当然地成了笑的对象。笑声并不可怕,但把笑当作拒绝思考的理由,那就接近于无聊了。
正文 第5节:第一辑:看得见的城市(5)
在我看来,“罗大佑”和“周星驰”绝非一对水火不相容的敌人。罗大佑不是皱着眉头的“愁容骑士”,他对“英雄”这种荣誉称号的回答是:“拜托——英雄都是很容易掉的!”周星驰也不是只会嘻嘻哈哈的“喜剧之王”,合作伙伴毫不客气地说他“非常严肃,太严肃了,一点也不搞笑”。生活既需要可笑的泪水,也需要认真的笑声。
为什么说堕落的刘文典之后世界上就没有真正的疯子了?
邋遢、傲慢、堕落,这是刘文典这个疯子的典型形象写照。世人能记住他,不仅仅是因为他学识渊博,知识渊博,更是因为他的“疯狂”。他的疯狂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现在他不得不感慨“刘文典没有真正的疯子”。
刘文典的照片
就像魏晋刘文典的性格,他可以坐在地上,视万物如无物。老教师刘文典的疯狂是发自内心的自信,是灵魂深处的文化积淀和自信,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民国自信”。
老教师刘文典,20出头就去北大任教,深得胡适赏识,是刘文典为数不多的良师益友。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刘文典正好赶上了北大的古籍整理运动。作为古典文学的资深研究者,刘文典积极参与了活动。校勘整理古籍《淮南子》、《庄子》、《说苑》、《大唐西域记》等。接连不断,不得不说刘文典的《庄子补正》,十卷辉煌,极富见地,奠定了中国学术界其他的独特地位。
他曾狂妄地说:“古今真正懂《庄子》的人只有两个半。第一个是庄子本人,第二个是我刘文典,其他学《庄子》的人加起来一半!”;他对陈深怀敬意,但也不避讳嘲讽沈从文,说如果说陈老师值40元,他的值4元,而沈从文只值4毛钱;他曾公开与对峙。民国有多少人像他,历史上又有多少人像他?
刘文典活在完全自我的境界里,潇洒相伴,无烟不喜,爱与恨分明。此时,他不禁感叹刘文典没有真正的疯子。
刘文典为什么鄙视沈从文?
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期间,有传言说刘文典和沈从文关系不好。其实沈和刘交往并不多,应该相处得还不错。但刘文典喜欢批判弊端,语言犀利,沈从文腼腆,资历略低。两人都在中文系任教,所以沈先生可能是嘲笑的对象。刘文典为什么看不起沈从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刘文典雕像
一.教授的活动
沈从文讲课非常认真,受到学生的欢迎。1943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聘请沈从文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月薪360元。刘文典听了非常生气:“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应该得到400元,我应该得到40元,朱自清应该得到4元,但我不给沈从文4毛钱!如果他是教授,那我是什么?”表示了心中的不满。
第二,运行警报事件
抗战初期,日本飞机经常轰炸昆明,昆明的防空力量薄弱。每当飞机来袭,昆明都会拉响防空警报。警报一响,西南联大师生就往郊区跑,这叫“跑警报”。警报一响,刘文典就和大家一起跑出了校园。突然,他想起陈寅恪还在后面,于是赶紧转身,发现陈寅恪视力不佳。把他扶起来,他就往外跑。到了郊外,在人群中看到了沈从文,于是上前说:“陈老师跑去保存国粹,我跑去保存《庄子》,学生跑去保存下一代的希望,你们却可以看出为什么看不起沈从文。
通过这两件事,我们知道说话尖酸刻薄的刘文典肯定得罪了沈从文,但这些故事都没有完全考证,所以我们无法评论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有刘文典和沈从文的学术造诣不能被忽视。
刘文典鄙视新文学。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乱世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奇才。就像民国时期的文坛一样,民国时期是中西文化、中国古典文化和新文化交融的时期
说刘文典鄙视新文学是有根据的,因为刘文典一直在研究古典文学。他曾说出一句狂言,“古今真正懂《庄子》的人只有两个半。第一个是庄子本人,第二个是我刘文典,其他学《庄子》的人加起来一半!”虽然这句话看似疯狂,就连陈教授也对《庄子》的深刻理解大加赞赏。
刘文典因为对古典文学的狂热而看不起新文学,这使他的心里只装着古代的神韵。刘文典是如何看待新文学的?他不仅抵制,而且排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他鄙视以白话文成就著称的沈从文。他从不掩饰自己对新文学的蔑视。沈从文被刘文典公开侮辱,抗战期间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跑空袭警报时,刘文典遇到了同样跑警报的沈从文,一脸严厉地对沈从文说:“你跑什么?我跑是因为我被炸了,所以再也没人会说《庄子》了。”沈从文有些尴尬,但也没在意,便转身走了。
俗话说,刘文典看不上新文学,新文学不是哗众取宠,而是简单随性。诚实坦率,疯疯癫癫,可爱至极。
刘文典愤怒地踢了一脚。
一副金丝眼镜,随意的小胡子,蓝灰色的长布衬衫,这就是刘文典,一个文史天才,敢怒踢的刘文典。刘文典是民国时期最傲慢的大师。虽然现在知道他的人不多,但刘文典在民国时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不仅仅是因为刘文典看不起沈从文、闻一多等名家,还因为刘文典愤然踢了一脚。
刘文典的图书照片
传说刘文典在安徽大学任校长时,愤怒地踢了一脚。那时候学生风比较强。1928年11月,安徽大学爆发学生运动。为了运动,访问了安庆,因此他召见了当时的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但是刘文典是什么样的疯子呢?即使你是,你怎么能让人们来去匆匆呢?所以他现在大声喊道,“我刘不是的一颗棋子,就算是高官也不该冲着我来的,招手就走!曾师从章太炎、刘、陈独秀,早年入团,任秘书,痛斥袁世凯,为革命立下功勋。一介武夫耳!我能怎么办?”不仅如此,刘文典在会见后,在气势上毫不退让,与以“老师”相称。此外,当向刘文典索要对学生运动敏感的党员名单时,刘文典态度强硬地拒绝了,并称为“新军阀”。一直压抑着怒火的终于爆发了,当场给了刘文典两个响亮的耳光。当然,刘文典不想挨打,于是他跳起来当众踢了的肚子一脚。蒋洁生很生气,想当场枪毙拘留他,但最后只关了七天就放了。
之后,刘文典愤怒地踢了一脚,此事在市场上传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但无论世界如何评价他,刘文典始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物,因为他宽宏大量,敢于说话。这才是真正的绅士。
四季作文六年级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四季作文六年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季作文六年级1春天,百花齐放,万物复苏,许多小动物们也从梦中苏醒了。你看——花儿开得多么艳丽,好像一位位美丽的少女从梦中走来啦。小草是那样嫩那样青,好像给大地铺上了碧绿的地毯。小溪用全身的力气把冰给融化了,“叮叮当当”地唱着欢乐的歌曲,仿佛在向春姐姐致谢。小树叶也悄悄地从妈妈的怀里钻了出来,而小朋友却懒洋洋的起床了,打了个哈欠,又伸了伸懒腰,慢吞吞地走了出去……
夏天,是一个烈日炎炎的日子。你们看——老爷爷们坐在树荫下一边吃西瓜一边聊着天,小朋友们在商场里买棒冰呢,大人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去游泳啦......秋天,果实累累。一个个小果实挂满了枝头,小朋友们在果园里东摘摘,西摘摘,开心极了!大人们却拿着一个个篮子,把一个个成熟的果子摘下来,放在果篮里……你们看——一片片树叶从树妈妈的怀里落了下来,一阵风儿吹来,那树叶飘飘落落地飘向远方……冬天,是一个让人开心快乐的日子。下雪天,小朋友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雪地上玩。你们看——在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沿着脚印走,就能看到孩子们分成几组,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堆雪人……有趣极了!啊!四季你真美啊!你那令人心叹不已的季节,真让人陶醉啊!我喜欢这迷人的四季!
四季作文六年级2一年四季,风水流转,每一个季节都有迥然不同的风格。
春天,就像一个才高八斗的小姑娘,她用古琴弹奏出一首首曲子。化为阵阵春雨让万物复苏。她用手指一点。花儿睁开了朦胧的睡眼,小草探出了它那嫩绿的小头睁着眼好奇的看着这个奇幻的世界。大树张开长长的手臂好像要拍掌似的。春天真奇幻
夏天,知了在树上叫着好像在说好热,好热。大黄狗在地上趴着吐出长长的舌头,火热的太阳毫不留情地烤着大地上的一切。大地被烤得发烫,地面上仿佛被一个巨大的蒸笼罩住了,使人透不过气来。但,这就是夏天的魅力,它让我有一种在温暖中的感觉。尤其是夏天的荷花,那就是让人窒息的可爱和美丽。它们一朵朵好像一个个天使雪白的外衣衬托着一个即可爱又娇小的花骨朵儿夏天魅力说也说不完。
秋天,干枯了的叶子被风婆婆一吹就像一只翩翩起舞的金色蝴蝶坠地,地上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当你看到这像一幅画的景色是那你必定会卷入这幅画中。秋天不但美还是个丰收的季节。你瞧,那果园里的柿子如一个个小红灯笼挂在树枝上,夜晚看过去它好像在发光。还有那像饱满又水分多的大石榴保准你见到就口水直流三千尺,这就是秋天。
冬天,一个寒冷的季节,可它的美令人陶醉自然忘了寒冷。雪花轻轻飘落不一会地上就像覆盖了一片白色的纯然毛毯而且地上的雪可以用来打雪战,堆雪人,玩不尽的游戏更是说不尽。在这些游戏中笑声抵挡了寒冷。
我喜欢春的生机勃勃,夏的魅力,秋的果实和美丽,冬的欢乐。
四季作文六年级3家乡最美了,一年四季都很美,下面让我介绍家乡的四季吧!
春。到处都是绿的:田野里的小麦宝宝、河边的杨柳姑娘、还有那川流不息的河弟弟,在田野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可爱了。看,小麦宝宝刚睡醒,伸直了腰,向我们招手呢;杨柳姑娘婀娜多姿的身影,让人赞不绝口。她那亭亭玉立的身段,在风中摇曳着,让河水给她梳头呢;河弟弟每一天都唱着欢快的歌,到了晚上,河弟弟则唱着催眠曲,把怀抱中的鱼儿、虾儿们都哄睡着了。春,是绿的。
夏,奏着美丽多娇的乐曲来啦。清晨,人们扛着劳动工具干活儿去了。下午,蝉儿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着,声音低远而悠长,仿佛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老人、孩子们在大树下乘凉。一阵南风吹来,地面上卷起一股热浪,孩子们抱怨着:“好热啊,太阳公公,给我们凉快点儿吧!”于是孩子们像鱼儿似的跳进了河中游泳,哇!好凉快哟!夏,是缤纷的。
秋,带着一封沉甸甸而又漂亮的信筏来啦!小麦成熟了,杨柳姑娘的头发变成了金**的,小河还在唱歌……同学们去秋游啦!好快乐哟!农民伯伯高兴得合不拢嘴了,因为每一年都是大丰收,这还不高兴吗?高兴,高兴,真高兴!秋,是金**的、沉甸甸的。
冬,没有漫天飞舞的雪花,也没有可爱的雪人,但是却很快乐。我们这里的冬天不会冻得人手脚僵硬,而非常的温暖。那是白天长,晚上短。同学们也很快乐,因为有时下雨,同学们就不担心冷了。冬,是有点寒冷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可爱的四季,每一个春夏秋冬我过得都很开心。
四季作文六年级4一年有四个季节,他们在不停的变化着,它们集各种颜色为一身,把自己打扮的婀娜多姿。
跟着一阵阵清凉的微风,春姑娘悄悄地来了。她身穿彩色的连衣裙,把世界的万物打扮的婀娜多姿。竹笋探出了头;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回……天空下起了淋淋沥沥的小雨。这不就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吗?“沙沙沙—”春天真是一本会唱歌的书。
夏天呢?总有一颗永远不消退的热情的心。你把整个世界打扮得无比神秘。那郁郁葱葱的树叶下漏下金**的光束。那五彩缤纷的太阳花、美人蕉、荷叶顶着烈日开放着。虽然你美,但是你没看见吗?你把冷饮店都排成了一条长龙了,你让在工地上的工人和在田里劳动的人民情何以堪呢?所谓“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这话一点儿也不假,你看,你看,天空又下起了倾盆大雨。“轰隆隆”。是雷公公在教训你吗?
秋天,它又给大地披上了意见金**的外套。给农民挂上了灿烂的微笑。给即将冬眠的动物不停地忙碌……枫树林和果园别有一番迷人的景色。顽皮的秋风和果子们开玩笑,苹果姐姐喊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弟弟喊冷了,要披紫袍。放眼望去,枫树林好似燃烧的火海,枫树叶跟着秋风在空中翩翩起舞,怪不得古人说“霜叶红于二月花”呢!
冬天,凉风习习的,人们都被迫穿上了温暖的衣服,青蛙也进入了短暂的沉睡,怪不得古人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呢空气冷的不得了呢!寒风刺骨的,嗯,冬天到了,春天难道还会远吗?这冬天一定是让人讨厌,可是,到了春天,当人们啧啧赞叹它时,他已经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人们。
四季作文六年级5我的家乡位于贵州六盘水的一个小乡村,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春姑娘来了,它踏着轻盈的脚步给家乡换上了一件新衣,柳树上刚刚展开带绿色的嫩绿色的嫩叶的柳丝,而松柏仍然精神抖擞地挺立着,各种桃花也开了,一簇簇一朵朵,粉红的,白的……等等,漂亮极了,春天是绚丽多彩的。
夏天到了,夜幕悄悄的来临了,仰望天空满天的星星淘气的眨着眼睛,月亮像一位害羞的姑娘,害羞的一头扎进了云堆里,不一会又大步流星的走了出来,树上的蝉叫个不停娇小的花朵发出透人的芳香,扑鼻而来,花朵们也再不害羞了,抬起了头,临听这蝉虫们的音乐舞会。
秋天的变化可真大啊!天气渐渐变冷了,人们都穿上了薄毛衣;树叶也都换上了颜色各异的衣服,梧桐树的叶子也换上了**的夹克。就连那小巧玲珑的杨树也不甘示弱的换上了淡**的T恤,不紧紧是这些呢,秋天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果园里农民伯伯笑开了颜,看着这些自己种成熟的果儿,心理不禁美滋滋的。
送走了秋姑娘,冬姑娘悄悄的来了,冬天一到,树木、花草、马路,屋顶都穿上了一件白衬衫,人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在家中带着谁也不想上街,只是偶尔看到几个小朋友冒着风雪出来打雪仗,但对于家乡的人来说都希望冬姑娘快点离开,因为之后,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
家乡的四季真美丽啊!
四季作文六年级6不同季节的风,表演者属于自己的角色,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样子。
腼腆的女孩·春风
春风的到来,是那么的悄无声息,好像刻意的不让人发觉。春风宛如一位腼腆的女孩,用自己的手,细细地抚摸着小草,仿佛在告诉小草,让它快快长大。她的到来,一切都变化得生机勃勃,小草抬起了胸脯,花朵直起了腰板,脸上绽开了笑脸。人们看春风来了,也开始勤劳地播种了。
春天的风,你四季风中的好开头。
生气的少年·夏风
夏风的到来,带来了炎炎的夏日,他来得仓促,来得急躁。
生气的夏风一会儿把自己心中的转为炎热带给各地,一会儿把云朵妹妹弄哭了,害得连夜下着暴雨,马路上都是云朵的泪水,一会儿发怒了,叫上了龙卷风来发泄怒火。
夏天的风,你可以改掉你的坏脾气吗?
幽默的叔叔·秋风
秋风袭袭,带来了满怀的喜气。秋风好像一位幽默的叔叔。
秋风来到了果园,给苹果笑弯了腰,从树枝上掉了下来,一位农民脸上洋溢着笑容,开心地摘着熟透的苹果,来到了田野,秋风一来,麦子都忍不住的哈哈大笑,身旁的石榴也按耐不住了,“扑哧——”裂开了大嘴放肆地大笑着呢!
秋天的风,你带来了阵阵的喜气,真是一个开心果。
严酷的祖母·冬风
刺骨的冬风来了,像是一位冷酷到底的祖母。
她一来,小鱼都害怕地躲到了水底,水面上也多加了一层保护膜,人们也害怕冷言冷语的祖母,裹上了厚厚的衣服,祖母还是说着风凉话,边说还边吐着雪花。
冬天的风,能不再这么的冷酷吗?
四季的风,你们的到来给四季添加了许多的色彩!
四季作文六年级7老302省道,具现在有30多年的历史了;位于渌渚镇杨袁村至莲桥村路段,郁郁葱葱的法国梧桐树站立在路的两旁,那高大的“身影”陪伴着我们走过春夏秋冬。这就是我心中最美的路,虽然它没有响亮、悦耳的名字,但在我的心中已经落下了深刻的烙印。
春天,它抽出了新枝条,长出嫩绿的小芽儿。看,那小小的芽儿正在挣扎,挣扎着把身体拔出来,穿上绿外套,然后在风中跳舞,在雨中歌唱。当我们在梧桐树下走过的时候,就能味道春天的气息。
夏天,梧桐树已经长大,在路边撑起一把巨大的绿色的伞,走到伞下,你就能感受到一阵清凉。当人们开车经过时,都会毫不犹豫地停歇下来,欣赏梧桐树所带来的美景。一阵微风拂过,树叶沙沙响,好像在路过的司机朋友献上一首动听的歌曲,减轻开车的疲劳。
秋天,秋风吹起,那一片片梧桐树叶子在路的上空不停地飞舞,有一些直接落了下来,还有一些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之后,才恋恋不舍地落下来。飘落在地上的树叶,有的被路人捡起,小心地夹在书中,被压得平平的,当作书签;有的则被时间分解成了树的肥料。当你开车经过的时候,**“蝴蝶”在车顶盘旋落下,好像在给大家送来温暖的祝福。
冬天,雪花在飞舞。梧桐树的枝干虽然变得光秃秃的,但是穿上了雪白的大衣,戴着雪白的帽子,看起来仍然很美丽。它就像勇敢的士兵保护着我们的家园,不管风沙还是雨雪,依然挺立地坚守着岗位。
四季如画般的风景,真让人陶醉其中;这就是我心中最美的路!
四季作文六年级8冬天巫女才离开,春天公主就悄悄地来临了。
春天公主既温柔又喜欢画画。你看,她画出了东奔西跑的小溪,春天公主看小溪太寂寞,于是她就在小溪中画出了无数条活蹦乱跳的小鱼。春天公主又换了个地方,她画了一座大山,她又嫌大山太过荒凉,于是她在大山上画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她又觉得大山太过安静,于是她又画出无数只不同的动物,大山顿时热闹起来。春天公主又画了风,太阳,房子……世界被春天公主画得热闹起来,春天公主满意后,准备离开,小花小草不知从何而来,争先恐后地给春天送行。
春天公主一走,变化多端的夏天又来临了,夏天一到,脾气就十分暴躁,好像世界也跟着生气了,天气变得闷热闷热的。一些在巢里的动物,出来活动了。世界变得更热闹了,随处都有动物的欢乐声,构成了夏季交响乐。夏天从生气变成了伤心,夏天的伤心再次改变了天气,天空中下起了毛毛细雨,不一会儿,又变成了暴雨,一会儿又变成温和的了。庄稼被雨滋润了,茁壮成长。
变化多端的夏天走了,魔法师秋天来了,他用自己的魔法改变了世界的颜色,世界变成了金**,秋天又用魔法让果树上的果实变得香甜。
秋天悄悄地走了,巫女冬天又来了,她非常冷酷,把小溪冻结了,让树木变得光秃秃的,她把小动物赶回了巢穴。刮起了凛冽的寒风,飘起了雪花。
新的一年又将开始,新的四季又将轮回。
四季作文六年级9我爱春天,它充满活力。我爱夏天,它热情洋溢。我爱秋天,它诗情画意。我爱冬天,它格外美丽。
冬天好像一位匆匆的过客,厚棉袄刚穿了没几天,小燕子就千里迢迢赶回老家告诉我们:春天来啦!小草沉睡了一个冬天,刚醒来就听到春姑娘光临的消息,它高兴地一个劲往上冒。小花做为春姑娘最重要的饰品,怎能只在旁边凑热闹?它努力地绽放着,尽情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送走了春姑娘,迎来了夏娃娃。夏娃娃让火辣辣的太阳公公挂在天空上,烘烤着大地。河边的柳树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好像要跟小河要一点儿水喝。小河中的鱼不知道游到哪里去乘凉了。岸边的柏油地面被太阳烤得都要融化了,走在上面,软绵绵的,像走在棉花上似的。
送走了夏娃娃,秋天便来临了。我坐在林子里唱歌、吟诗,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吟杜甫的《山行》,我高亢的声音,被温和的秋风捎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看,红日西坠,它恋恋不舍地挂在树梢上,让人感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
瞧,秋天去了,冬天又来了。下雪了。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飞舞。不一会儿,整个故乡成了银白色的世界。地面上成了“雪毯”,远远望去,玉树琼枝,粉妆玉砌,充满了诗情画意,好一个洁白无暇的故乡啊!孩子们跑出院子,拥向田野。小小的身影活跃起来,给故乡景色增添了无限欢乐。
我爱你,故乡。我爱你,故乡的四季!
四季作文六年级10假如我是一棵树,我想在春天绽放出最美最香的花朵,让所有小伙伴的目光都聚集向我,到了那时候,我要将所有的花香都撒出去,让她们吸一口,就忘了生活的烦恼,重新绽开笑脸。
可是,花总是会谢的,那我让它们谢的完整一些,这样,我的小伙伴就可以每人捡上几朵,做成书签。她们在书海里遨游,我就是她们的小舟。如果“小舟”被停泊在某一张书页上,那书页便会溢满花香。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会在夏天长成一个绿色的`帐篷,让伙伴们在树下玩耍,歌唱。如果她们唱了,那我就将拍起我所有的绿色叶子为她们喝彩。
如果她们累了,在我脚下休息的话,那我就要将我所有的叶子都尽力聚拢到她们那里去,给他们阴凉。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将在秋天结出硕果累累,然后压弯枝条让伙伴看见它们。我想,她们一定会被果子吸引住的,到那时候,我会让我身上的小牌牌告诉她们:果子可以吃!然后摇一摇身子“噼里啪啦”一阵果子雨会落在她们脚前。
她们会尝一尝,我是得意的——果子的味道如此甜美!她们肯定会喜欢的。假如她们饱尝了果子的甜蜜,那么我会抖落我身上最美的几片叶子,送给她们,陪伴她们。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要在冬天的圣诞夜把自己打扮的十分美丽。我穿上雪为我制作的白衫,会显得更加挺拔。
然后,我的伙伴就来了,她们早早来到这里,一眼就看到了我。听,她们说我多么像一棵圣诞树了!我会十分快乐。
假如我是一棵树……
四季作文六年级11安庆的四季是美丽的,绚丽多彩的,生机勃勃的。
安庆的初春,天气开始渐渐变暖了,莲湖公园里的柳树垂下嫩绿的柳丝。鸟儿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春姑娘的到来。花坛里盛开着各种艳丽的花儿,它们互相争艳,湖中,微风轻轻掠过湖面,水面泛起一道道淡淡的波纹。像老奶奶的脸。
安庆的夏天,火球似的太阳照着蒸笼一样的大地,蝉不知疲倦地在树上“知了-----”地叫,好像在诉说着夏天的故事。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都躲在家里吹空调,偶尔还有一些顽皮的小孩子,在街上跑来跑去。
不过天气说变就变,忽然电闪雷鸣,闪电劈开了天空,雷声“轰,轰”,不一会大雨就从天而降,不久,雨停了。空气变新鲜了。
安庆的秋天,天气渐渐凉爽起来。天空是那样蓝,晴空万里,万里无云。
马路边,一片片金黄的落叶象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地上,铺满了一层层金色的地毯。春天和夏天的花都枯萎了,可高雅的菊花却开得美丽,漂亮。
安庆的冬天,天越来越冷,冷得让人发抖。行人都穿穿着厚厚的棉衣。所有的树都只剩下光秃秃的干枝了。小草也没有了往日的光彩。只有几季棵松柏仍翠绿地挺立在路边。在枯黄植物的衬托下,显得更绿了。寒风呼呼地吹着,人们都把手放进了口袋里。20xx年尾20xx年头,下了一场大雪,这是安庆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安庆的四季都那么的美丽,我爱安庆的四季!!
四季作文六年级12在这个四季更替的世界,有人喜欢鸟语花香的春天,有人喜欢炎热无比的夏天,有人喜欢硕果累累的秋天,还有人喜欢大雪纷飞的冬天。四季不同,给人的美也会不同。
春天,“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用这一句话来形容春天再合适不过了。春风拂面,好像妈妈温暖的手抚摸着我的脸。迎春花好像花姑娘一样迎接春天的到来,送走了冬天。燕子飞来了,在这里搭窝筑巢,嬉戏玩耍。春天是个放风筝的好季节。你看,天上的风筝有老鹰的、有燕子的、还有超人的。孩子们玩得可高兴了,他们互相追逐打闹,好像春天的孩子。
有一天,我看到莲花开了,天气慢慢变热,树上的蝉开始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青蛙也在荷叶上边唱起了歌。我还去了游泳馆,游泳馆的人可多了,我在深水区游来游去,在这炎热的夏天游泳可真爽。游完泳之后吃了冰棍,凉凉的,真消暑。
秋天到了,瓜果飘香,秋高气爽。秋天是金色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树上的叶子开始变黄,不再是绿色。动物们储藏着过冬的粮食,准备迎接冬天的到来。蚂蚁互相搬东西,灰熊吃的一身肥油,都是准备冬天的到来。
冬爷爷终于来了,有的动物开始冬眠了。鹅毛大雪下了下来,大雪纷飞。树上落满了雪,像盛开的梨花,梅花开了,粉红色的,可真漂亮。我们都去堆雪人,打雪仗。冬天虽然寒冷,但我爱它的洁白。
四季景色不同,各有各的美,所以给我的感受也不同,我爱四季!
四季作文六年级13生活从来不缺美,只是我们很多时候发现不了,愿我们都做生活的有心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
在充斥着钢筋混凝土砌就的楼房、停满了机动车的旧式小区里,四季都单调无比,唯一还“记得四季”的便是邻家探出墙头的樱花树。
春天,别处绿意单调铺满地,此处粉嫩别致填满天。满树的粉、拥挤的粉,美不胜收。踏着满地的柔嫩,望着满天的娇媚,学习的压力淡了,生活的苦恼散了。微风拂过,吹落片片花瓣,这飘落的不是忧伤,而是动人。花瓣跳着舞飞落下来,落入我的手心里,带来一丝淡淡的清香,却能沁人心脾,将它含入嘴中,淡淡的如茶叶般的味道冲刷着味蕾,洗涤着心灵,春日的她是淡雅的。
夏天,花瓣落去,绿叶满枝,但不是大片的碧绿争抢阳光,而是娇小的淡绿点缀蓝天,风一个劲儿地吹,吹动枝头千万淡绿,带来远方无限生机。烈日炎炎,树荫下几个顽皮的小孩嬉戏打闹着,点点阳光从树叶间隙里钻出来,照到他们身上,散发出夏日独特的生机,夏日的她是活泼的。
秋天,樱花树的叶子染上不少黄斑,在秋风中摇曳,显得成熟动人。秋风送爽,拂过她的衣襟,片片叶子如跳动着的精灵,时不时有几十个小精灵跳下枝头,在空中飞舞,点点绿的美,片片黄的丽搭配成它的礼服,最后“化作春泥”,奉献出自己,成就了它“人”。秋日的她是洒脱的。
冬天,失去了叶儿衬托的樱花树显得更加苍劲挺拔,浑厚的树干延伸出无数的树枝,向上的直入蓝天,向下的君临大地,各显风范。冽冽寒风吹过,枝干依旧挺立着,毫不畏惧,像一个巨人,昂首挺胸,不惧一切困难,屹立在这寒风呼啸、天寒地冻的天地间。
四季轮回,唯你初心不改,坚守着自己的那份执着,点缀着我们单调的生活!
四季作文六年级14我爱春天,她带着生命和希望向我们走来。小草钻出地面,小鸟飞上枝头;春水轻轻流动,春光在碧波里荡漾;垂柳吐出了嫩芽,桃树开满了红花;人们纷纷脱下棉衣,换上了春装;满世界到处都是画中有画,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爱夏天,她在知了的鸣叫声中到来。天气开始炎热,树木更加葱茏。骄阳下,粗壮的树干,层层叠叠的枝叶,紧紧簇拥在一起,就像一把巨伞,给人们带来荫凉。大地像蒸笼一样闷热,马路也被晒得流油。人们开着空调,在家里避暑;而我们小朋友,却跳进游泳池里,尽情地玩,尽情地游,真是酣畅淋漓。
我爱秋天,她在不知不觉中来到。秋风轻轻地吹着,树叶由青变黄,纷纷飘落,落在我们的身上,一点感觉也没有;落在地上的被风一吹,又开始在空中旋转飞舞;金风送爽,吹来了丰收景象。田野里稻谷金黄,果园里果实累累,瓜果飘香。丰收的喜悦挂在了农民伯伯的脸上。
我爱冬天,她随着狂风呼啸而来,真是威风凛冽。树叶凋谢了,万花枯萎了,而梅花却绽开花蕾,挺立在大风中。竹子和松柏更加苍翠了。白雪就像巨大的羊毛地毯,覆盖在广袤的大地,到处都是阳春白雪的精美画卷,到处都是白雪皑皑的壮丽景色。
啊!我爱一年四季,我爱春夏秋冬。是她们给大地赋予了新的生命,孕育了成熟的果实,丰富了我们的想象,装点了我们的生活。是她们一年四季的不断更替,绵延了这个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使我由一个牙牙学语的幼童,变成了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
四季作文六年级1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古人在很早以前就认知了草的坚韧不拔和永不磨灭的精神。
春天的草是旺盛的,有着大量的生命力。一棵小草,虽小,但它们聚少成多。所望之处,一片青绿色,每当风吹过,就像一片绿的海洋,让人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爽和畅快,看着无边无际的绿,心里默认的美也喷薄而出,让我心旷神怡。
夏天的草呈墨绿色,由于太阳火辣,天气炎热,多少都有一种干旱的感觉,但是草依然不停地生长,大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使我忍不住为它们担心。电闪雷鸣时,它们会不会害怕?下暴雨时,它们会不会冷?会被狂风连根拔起吗?会被大水冲走吗?
秋天的草枯黄了,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人会老,草也会老,这些草也是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已然要钻入地下陷入沉睡。因为生得卑贱,它们注定要默默地走完平凡的一生,被动地结束它那悲催,却又无可奈何的生命。
冬天的草悄无声息,没有任何影子,只留下在大地里沉睡的种子。那努力生长而又坚韧不拔的小草在哪?不错,它在我们心里!因为我们知道别离时为了更好的相聚,酝酿是为了更好的爆发。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当白雪融化,春风拂过,小草不就长起来了吗?小草是多么顽强啊!
小草在生活中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事物罢了,但它的精神品质永远在我心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